首  页  |  内幕调查  |  调查报告  |  妈妈控诉
调查报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和南方周末报记者联合调查了一起起于一年半之前的脐带血库涉嫌污染事件,这个事件因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一纸调查结论匆匆收尾。然而十余位年轻妈妈仍未放弃,在她们看来,这是一场以科学探索为名,行商业渔利之实的骗局。
重磅直击
上海市脐血库
宣传资料一
宣传资料二
调查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调查报告
血疑——上海市脐血库事件调查
中广网    2008-01-1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国脐带血库的成长史,迄今也才十年有余,这一领域自诞生之初,就争议纷然,新闻不断。本次特别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和本报记者联合调查了一起起于一年半之前的脐带血库涉嫌污染事件,这个事件因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一纸调查结论匆匆收尾。然而十余位年轻妈妈仍未放弃,在她们看来,这是一场以科学探索为名,行商业渔利之实的骗局。

 

 

    为孩子储存脐血究竟有没有价值?上海脐带血库的事件,令“生命银行”再次受到质疑。

 

 

 

 

    一家脐带血库,工作人员在干细胞公共库工作。公共库的干细胞均是捐献而来,为他人服务。有专家认为,国家完全投资,倡导捐赠公共库,才是脐血库的正途。

 

晴天霹雳


    2006年9月5日晚,陆怡意外接到一条手机短信,发信者匿名,内容为:您宝宝的脐带血检验结果是厌氧菌(+)性,保存是毫无价值的,你被欺骗了。


    陆怡的女儿当年1月在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出生。在那里,待产的妈妈经上海脐带血库销售人员的热情推荐,参与了一种被誉为“生命银行”的脐带血自存业务。


    大约二十年前,脐带血这一胎儿分娩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还被当作垃圾扔掉。1980年代一位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这红色液体中的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医治白血病的医用价值,旋即变废为宝,震动世界。1990年代后期,中国一批批冠以生命银行的脐带血保存机构次第出现,上海脐带血库还只是个后来者。


    陆怡在销售人员派发的介绍单上,看到了诸如“上海地区惟一经卫生部批准设置并通过执业验收”的介绍,以及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血液中心等机构成立,上海市国资委、科委、卫生局批准等内容,她本能地相信,这些等同于安全无虞。


    她当时并不清楚,保存脐带血其实可分捐赠公共库和自存自体库两种方式,因为“当时,捐赠几乎绝口不提,推销人员反复强调的是,自存自用的好处”。


    按照对方极力推荐的一次性付费可以打折的方式,年轻的妈妈签署了储存协议,支付了1.6万余元,孩子的脐带血被允诺保存20年。


    临产时,她忍着剧痛,比不采脐带血的人在产床上多呆了近一个小时,直到殷红的脐带血流出,被一种透明的塑胶袋包裹。她觉得踏实。


    类似的经历,自2005年8月年到2007年4月,至少在3000位待产妈妈身上重演,上海脐带血库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期间共有3000余份脐带血,以付费自存的方式入库。


    为了尽量保证脐带血的安全洁净,有些妈妈甚至放弃顺产而选择剖腹产,工作人员告诉她们,后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脐带血遭受产道细菌的污染。


    在陆怡经常光顾的上海篱笆论坛的一处名为“初为人母”的分论坛上,为孩子存一份生命保险,曾一度作为流行的爱心礼物,被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效仿。


    一直到9月初的这个夜晚,这条晴天霹雳般的匿名短信出现。


    陆怡立即循着短信号码回电过去,但神秘人没有接,她只能通过短信惶恐地与对方交流,获悉和她同等遭遇的妈妈有二百多名。


    这个周末,十余位接到短信的妈妈在上海人民广场碰了头。


    在上海血液中心9楼,妈妈们第一次见到了脐带血库的领导,对方的回答却是出人意料:这是一场内部员工恶意报复单位的阴谋。

来源:南方周末    责编:余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