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果真像上海脐血库宣传的这样吗?脐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只有七万分之一?
卫生部脐带血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唐佩弦教授说,配型成功率高恰恰是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一大优势,“七万分之一”纯属无稽之谈。
唐佩弦:一个脐带血库有6000份,就有95%左右,配上的几率有这么大。
记者:那像她说的七万分之一是没来源的?
唐佩弦:我不知道她是从哪儿听说的。
记者:脐带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高本来恰恰是它的优点?
唐佩弦:啊,是很大的优点。
广州市脐血库主任廖灿证实,只发展公共库的广州脐血库目前存量近5000份,配型成功率已超过90%。
廖灿:我们差不多5000份脐血,在来搜寻的病例里面,93.6%都能匹配到脐血。
采访中,专家们提供的这一情况可能会让很多选择自存脐血的家长感到吃惊:目前世界范围内,自存脐带血用于自体移植成功的案例几乎是空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卫生部脐带血库专家委员会主任陆道培教授说,从理论上讲,一些遗传性、先天性的疾病是不可能通过自体移植根治的,从骨髓干细胞移植开始,自体移植的效果就不好。
陆道培:自体移植的效果是不太好的。遗传性的病自体移植不可能好,因为自己的基因本来就有缺陷,你怎么能自己的能治好自己的?一定要别人的干细胞来移植。
唐佩弦教授回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干细胞移植以自体移植居多,但效果不好,复发率很高,后来解决了配型问题,才出现了异体移植。事实证明,异体移植是医学技术的重大进步,他感到非常不解,自体移植其实是倒退,可为什么却趋之者若鹜?
唐佩弦:在科学上,没有人主张自体移植好,又恢复到自体移植。自体移植是几十年前没有办法,我们才做自体移植!效果又不好,所以人们才努力在异基因移植里头去找出路啊!现在已经进步到这么好了,成功率很高了,你怎么又回去,又到自体移植里去了,自体移植不是效果不好吗?
专家还告诉记者,脐血干细胞实际应用的疾病发病率并不高,比如白血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四,为了这十万分之几的可能性,鼓动大家都自存脐带血是经济和医疗资源上的浪费。如果像现在这样,公共库萎缩,而自体库蓬勃发展,造成的局面就是,自存脐血的人绝大多数用不上,而真正需要的人,又难以找到合适的脐血,脐血自存既不利己,又不利人。
采访中,记者发现,为了鼓动更多的人自存脐血,上海脐血库还作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宣传,比如说脐血可以治疗帕金森症、脑瘫等疾病。专家告诉记者,脐血对这些疾病的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也许将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可以将目前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但是为了这一不确定的未来,自体库以及它背后的资本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出了谋利之手。
其实,对于是否应该设置营利性的自体库,医学界曾有过一场很大的争论。赞同者认为,建起我国自己的脐血库和推进脐带血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才是最重要的,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这是一条创新的途径;而反对者认为,自体库的初衷就是一场商业资本的逐利行为,期望它来扶持公共库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商业的就是商业,公益的就是公益。唐佩弦教授说,这两者纠缠在一起分不清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我们想像着商业要为公益服务,可实际上,却往往成了公益为商业服务。
唐佩弦:你同一个老板,同一个脐带血库,要干理念完全不相同的事情。他要一边做广告,一边要劝人家无私的奉献,你怎么做得成呢?然后只能牺牲那个无私奉献,我就搞这个,因为这个有收入啊!
业内人士介绍说,正是由于脐血实际应用的疾病发病率不高,再加上缺乏有效监管,使得这个行业目前违规成本很低,而利润很高。
唐佩弦:我说你将来法律纠纷会很多的!你赔不起啊!他说我算过了,我赔得起,白血病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三到四,我搜集了几万个孕妇,里头孩子得白血病的现在一个都没有,将来如果有10个,我每个人赔他100万,不就过去了吗?100万还不算少了。那我赚的是多少亿啊!他算过!
在上海脐血库这个案例里,记者注意到,上海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的违规成本更低,按照他们和自存脐血的家长签订的协议,赔偿标准不过区区2万元左右而已。
谈到目前中国脐血库的发展现状,多位专家都表示忧虑。据了解,我国每年新生儿大约是2000万人,照理说,我国脐血来源非常丰富,有很好的发展脐血储存移植的条件。但是,由于商业性的自体库迅速发展,对利润的追求成了主流,对脐血的学术研究、临床应用反而被丢到了一边。唐佩弦教授感叹,最近几年,脐血库越建越多,储存量越来越大,但有关的临床报告却越来越少。
唐佩弦:这么好的条件,中国脐血应该是全世界最多的。你有几份报告?它的危害就是把正经的医疗事业就毁了。我们中国的脐带血的真正的临床报告是越来越少了。脐带血库那么多,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广州市经常还有科研的报告,临床治疗效果的报告。不能让公司来投资!我们有一个很具体的规定,总则里头就是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讲得非常清楚的。
公共库和自体库的混合经营,不仅让自体库出现问题后面临信誉危机,同时也波及到公共库的声誉。
唐佩弦:这里头有不合格的,你也存在里头,你最后连自己都搞不清楚、都挑不出来哪份是真正的合格,哪份是真正的不合格的,都搞不清楚了。
一位上海听众在给《新闻纵横》来电中也表示了这样的担忧:
张先生:现在上海脐血库它的自体库有这么大的问题,谁知道它的公共库能不能相信啊!万一将来谁要是进行脐血移植的话,他要用这公库的脐血,谁知道它这公库的血可不可靠啊!
家长们说,像上海脐血库反映出问题,其根本就是公益事业商业化。本是矛盾的两件事情被撮合到一起,形成扭曲的结合体,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结果必然引发局部社会秩序的混乱。
陆怡:我觉得这是一种私人企业追逐利润的原始冲动在里头,然后又没有了严格的监管。
葛剑敏:如果是这样而又他失去一个监督的话,那么肯定到最后要走入歧途的。
据记者了解,公共脐血库的投资运行费用事实上并不大。广州脐血库主任廖灿告诉记者,广州脐血库成立几年来,正是依靠广州市政府每年数百万的投资,维持着正常的运转。
采访中,记者有这样一个困惑,其实上海脐血库的很多欺骗手段违背的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但是这么长时间却没有人指出。有一些人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正是基于此,我们要向那些有良知的、有正义感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表示感谢和敬意!
在《新闻纵横》揭示上海脐血库问题的节目播出期间,上海有关部门曾经表示,希望记者的采访报道能够维护上海卫生事业的形象,然而,如果这种形象的维护是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那么,对这种形象的维护就背离了社会的诚信,同时也背离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
对上海脐血库事件的发展,《新闻纵横》将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