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5月25日消息(记者 张雯雯 通讯员 朱海升 庄源)女性的双手,常被认为是温柔的化身,家住宁波江北区洪塘慈江村的张丽娟却用这份“指尖上的柔情”,积蓄起强大的人生力量,织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奋斗画卷。

在洪塘街道慈江村,一户普通的二层民房就是张丽娟的家。今年67岁的张丽娟正坐在院子里,拈着指尖上的绣针,用长长的丝线在绢布上记录着花鸟山水,赋予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当时绣品厂发展到了各个乡镇,就连上沈村(现已划入慈江村)都有了自己的厂。”上世纪70年代,宁波本地绣品厂盛行,培育了大批的绣娘,张丽娟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7岁的张丽娟不顾父亲反对,进入宁波绣品厂下的社办厂工作,跟随师傅学习刺绣技艺;1979年学习刺绣日本和服、腰带等高档用品;1989年至今在家自由加工刺绣产品……她扎根在“宁绣”领域已经50年,捻针、穿针成为她最常见的姿态。

“现在整个宁波真正会金银刺绣技艺的不超过10人。但其实,相比其他传统的工艺而言,刺绣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衣服、被套、钱包……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张丽娟表示,现在面临的困境是现代技术快速发展,刺绣的针法、配色都需要极大的耐力考验和技艺磨练,完成一幅作品往往需要耗费半年以上的时间,根本抵不过机器的速度与便捷。

前些年,有年轻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张丽娟倾囊相授,带出了一批徒弟。现在,她每周五都会去江北实验小学教小朋友们。“孩子们,我们先在绣布上画出自己想绣的图案,然后把绣布固定,就可以用备好的针线开始绣花样了。”金银彩绣课堂上,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

“非遗”走进了校园。“我去过一次后,发现现在的孩子其实是很喜欢这一类传统的东西时,我其实是很开心的,而且在动手过程中能让他们感受金银彩绣的魅力,我也希望这个传统技艺能够传承下去。”张丽娟说。

如何才能五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一件事,张丽娟是这样回答的:“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只知道我喜欢这门手艺,干的时间长了,慢慢就磨出来了。”回顾起自己的一生,拜师学艺、打磨技艺、申请非遗、带徒授课……一心一意只做金银彩绣这一件事让张丽娟非常满足。

编辑:刘欣莹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