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新进展平台特策划大型医者人文访谈栏目“罕见名医”,希望借由罕见病医生的温暖讲述,将关怀传递给患者,同时影响更多医生投身罕见病诊疗中来。本期特邀专访长海医院赵东宝教授,阐述罕见病领域的医者责任与患者期待。

医者如鹰,精准击破罕见病之谜

赵东宝医生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他刚毕业不久,遇到了一个印象深刻的罕见病患者。这位患者因长期发烧和关节疼痛,曾在南京、北京等地求医,但诊断不明确。转到上海长海医院后,经过多次全院会诊,仍无法确诊。患者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去世。后来,通过上海仁济医院的专家会诊,怀疑是变亚急性变态反应性败血症,也就是现在的成人斯蒂尔病。

变态反应性败血症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长期发烧、白细胞计数偏高和皮肤皮疹。由于这种疾病的症状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诊断难度较大。此外,变态反应性败血症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使得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这位患者的离世让医护人员深感痛心,他们也意识到在罕见病诊断与治疗方面,我国医学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医院决定成立风湿免疫科。这个病例使得科室得以成立,也使得当时的肾内科医生转入风湿科。现在,这种疾病已经被纳入我国罕见病目录,并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在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面,医学界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个病例不仅对医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医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它让我们认识到,尽管罕见病发病率较低,但医护人员仍需提高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让我们铭记这个病例,不断努力提高医学水平,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和健康。

以患者为中心,倾听需求,尊重意愿,传递温暖

赵东宝医生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们的生活的意愿,提供心理的支持和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建立医患沟通的平台,鼓励患者之间的互助和支持,紧密与患者和社区联系,都是至关重要的。

罕见病不罕见,关爱不孤单

赵东宝医生表示,罕见病给病人带来许多困扰,但他们并不是孤单的。他说,医生、家人、科研人员和其他爱心人士都在为罕见病患者努力,与他们共同对抗病魔。赵东宝医生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医学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新的治疗方法。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健康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祖里亚尔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