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即食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合理地摄取食物,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
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必不可缺的物质之一。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饮食的重要关系,如《汉书》记载“民以食为天。”《素问》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人身有三宝,即“精、气、神”,注重饮食养生对身体有滋养调整,抗衰益寿,御邪防病的作用。
饮食养生三大原则
一、全面膳食,合理搭配
2000多年前,在《素问》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一饮食养生原则与现代提倡的“平衡膳食宝塔”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全面膳食的重要性。
合理搭配就是在全面膳食的基础上注意各类食物所占的比例。首先,饮食的合理搭配应是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其次,应“谨和五味”。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之分,五味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第三、应寒热适宜。一方面是指食物的寒热属性应互相协调;另一方面指食物的入口温度要适宜。
二、审因施膳,以人为本
审因施膳是饮食养生的原则之一,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合理选择膳食。时有四季不同,昼夜交替等;地有地势高低,气候寒热,水土不同等;人有年龄、性别、体质的差异等。三者中人是最积极主动的因素,所以是以人为本。
三、饮食有节,注意宜忌
(一)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主要是饮食要适时、适量。注意宜忌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饮食清淡,饮食禁忌。
适时饮食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一般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间隔时间为4-6小时。一般情况下,早餐应安排在6:30~8:30,午餐应在11:30~13:30,晚餐应在18:00-20:00进行为宜。这种时间安排也与食物在胃肠中消化和吸收的时间较吻合。
饮食适量,就是按照一定的量进食,不能饥饱无度。一日三餐中,早餐腰保证营养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比较合理的三餐分配是:早餐占全天总热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二)注意宜忌
除了饮食养生原则外,还有许多与饮食有关的适宜与禁忌事项。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食宜清淡和饮食禁忌。
注意饮食卫生主要包括新鲜清洁的食材、提倡熟食、讲究进食卫生、饭后漱口等几个方面。饮食宜清淡,勿过食肥甘厚腻。饮食禁忌主要是防止误食,避免食物中毒,注意疾病的饮食禁忌等。
(焦志宏,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授权本网发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