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之美】戏曲之乡黄梅溢香
2014-08-24 20:46:00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说两句 分享到:
2011年10月18日,由怀宁县黄梅戏演艺中心创作生产的大型黄梅戏《独秀山下的女人》,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参演剧目,在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上精彩亮相。这是“戏曲之乡”怀宁县继“徽班进京”220多年后,再度登上国家级戏剧舞台。
怀宁素称“戏曲之乡”, 两度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称号,是被誉为“京剧之父”的徽剧和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的发祥地,历史上名伶辈出。“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是怀宁拥有深厚的黄梅戏群众基础的真实写照。在怀宁县城乡,《天仙配》、《女驸马》、《闹花灯》等经典黄梅戏选段几乎人人会唱,传统黄梅戏艺术正大放异彩。
近年来,怀宁以打造文化强县为目标,着力唱响文化大戏。为做大做优做强黄梅戏这一文化品牌,怀宁设立了黄梅戏发展基金会,奖励精品剧目和优秀演员,投资3000多万元在在新县城建成全省首屈一指的集研究、演出为一体的黄梅阁剧场;先后创作了《邓石如传奇》、《村官郭秀明》、《海选》等剧目,其中《邓石如传奇》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黄梅戏故事片《山乡情悠悠》获2001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为使黄梅戏艺术后继有人,该县文化、教育部门将黄梅戏基本知识和精彩唱段带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 8月以来,怀宁对县黄梅戏剧团进行了转企改制,变县黄梅戏剧团为黄梅戏演艺中心,原拨付的事业费改为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供给,总量不减,并随县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公益性演出每场另外补贴3000元。围绕“出人、出戏、出作品”目标,怀宁加大对黄梅戏人才培养和剧本创作等的扶持力度,先后从专业戏校引进8名优秀毕业生。改革后的演艺中心先后创作、新复排大型剧目十余部,其中《独秀山下的女人》荣获中国安庆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安徽省第九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奖励。改制后的演艺中心激情迸发,先后赴山东东营、湖北黄梅等地演出58场次,深入全县城乡演出100多场次,年演出收入达到120多万元,比改制前翻了几番。
怀宁在光大黄梅戏艺术时,既注重“正规军”作用,又注重“草台班”作用。积极引导30多个民间班社有序发展,每年都举办一次民间班社汇演。县剧团还构建“流动舞台”,深入全县各地送戏,自1998年开始走出县门,年演出百余场,此举扩大了黄梅戏知名度。(吴良伦)
编辑:任芳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频道推荐
央广出品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