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独特的自然与产业优势,昭通孕育出苹果、竹产业、小肉串等特色“昭品”。近年来,昭通市税务部门以“合规经营”为纽带,深耕税惠服务沃土,让“昭果”“竹链”“肉香”在合规轨道上携手并进,共同擦亮“昭通产”金字招牌。
筑牢合规防线,铺就昭果“合规之路”
金秋十月,乌蒙山腹地的昭通苹果挂满枝头。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全市苹果年产量已超过130万吨,成为昭通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要做大,合规是重点,当地税务部门主动将服务前置,将纳税信用体系深度融入日常管理,为苹果企业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合规防线。
走进鲁甸县翼宏种养专业合作社,苹果采摘、装箱、运输全流程井然有序,当地税务干部正在指导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马仲旭规范填写收购台账。“可别小看这张表,它关系到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与合规性。”马仲旭说道,“从采购、记录到开票、核算,多亏税务部门帮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内控流程。过去我们凭经验办事,现在按规矩经营,心里踏实多了。”
“合规”树立起企业的生产信心,也让企业收获了真金白银。今年以来,该合作社已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减免1.5万余元。“合规不是束缚,而是保护。”马仲旭感慨,“只有筑牢防线,苹果才能走得更远。”
解锁风险提示,擦亮竹链“合规名片”
从甜蜜果业再到绿色竹业,昭通的特色产业版图不断拓展。昭通大关作为“中国筇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的核心分布区,680万亩竹林不仅构筑起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更培育出覆盖210万群众的“大产业”。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发票开具不规范、政策理解偏差等涉税风险正逐渐凸显,对此,昭通市税务部门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从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服务+引导”延伸,以精准风险防控为竹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竹产业链上的骨干企业,其优质的竹笋食品常年供应长三角出口企业。当地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深度挖掘企业生产经营、税费申报等数据,构建全链条、多维度、全方位的风险监控机制,将风险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始终。“税务部门帮我们提前排查了隐患,纠正了政策执行偏差,才让我们今年正确享受了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77.87万元。”企业法定代表人廖兴巧感慨道。
为从源头化解风险,昭通市税务部门进一步推出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针对农产品企业发票管理、成本核算等共性风险,将防控关口前移,通过平台对发票使用异常、税收优惠错用等指标动态扫描、实时预警,同时编制风险提示手册,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内控建设指导。
“风险指南和实时预警就像‘智慧雷达’,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偏差,让我们及时补缴了增值税57万余元,有效化解了潜在风险。”镇雄县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先忠说道。
强化政策辅导,织密肉串“合规网络”
如果说苹果和竹产业代表了昭通的“绿色经济”,那么昭通小肉串则是这座城市“烟火气”的最佳代言,这一“舌尖上的美味”凭借独特风味走红,被知名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誉为“烧烤的艺术”。如何让这股烟火气从“网红”变“长红”?昭通市税务部门从产业需求入手,通过个性化政策辅导推送和“一对一”合规经营指导,让合规与烟火气同行。
云南串头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当地小肉串食材供应龙头,拥有5座冷库和5000平方米生产车间,日均15万串产品发往全国19个省市的1000余家烧烤店,已形成“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随着销量上涨,企业涉税业务也随之增加。“销量上去了,涉税业务也要更规范,好在有税务部门主动上门辅导,让我们从去年到现在准确享受内陆养殖企业所得税减免累计达52万余元。”财务负责人罗翠说道。
在水富市,水富火熵火把把烧店依托“昭通把把烧”品牌吸引了大量四川游客。为让肉串烟火气在规范中更旺,当地税务部门组织业务骨干,定期深入店铺开展政策解读、专题培训、个性辅导,引导企业用对政策、规避风险,实现合规经营与政策红利的“双向奔赴”。“税务干部常来培训,帮我们把规矩理顺了,生意才能更稳。”把把烧店的老板马丁说道,“今年以来,我们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2.6万余元,这烟火气,越来越旺了。”(来源:昭通市税务局)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