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汛期以来,景洪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党建工作与防汛救灾深度融合,以“红色引擎”驱动防汛责任落实、措施落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向险而行,构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截至目前,景洪市成功应对8轮区域性强降雨,紧急转移群众389人次,实现“零伤亡”目标,防汛综合效能显著提升。

强化机制,压实防汛责任链条

景洪市坚持“党建+防汛”双轮驱动,建立“市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四级包保机制,推动12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防汛一线,明确责任清单,确保防汛任务层层落实。同时,印发《景洪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防汛清单》,充分发挥防汛抢险救灾中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精准施策,筑牢防汛预警防线

景洪市依托党建联建纽带,充分运用“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构建“气象预警—部门联动—基层响应”的全链条防控体系。景洪市应急管理局党委积极研究,按照职能板块化设计思路,统筹将抗震减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三大指挥部办公室及防灾减灾工作职能合并至景洪市应急指挥中心,实行一体化、扁平化、实体化运作。市气象局与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推送气象预警信息。

截至目前,景洪市共发布暴雨红色预警2次、橙色预警20次、黄色预警8次,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等渠道,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14个乡镇(街道)、137个村(社区)、902个村组,确保“叫应”到位。通过指挥部提前研判,景洪市各部门组织勐旺、大渡岗等6个乡镇(街道)受威胁群众在极端天气到来前提前转移避险77户389人,无伤亡事故发生,有效挽回农作物、禽畜等经济损失30万元,提前预警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户外运动等企业,实现极端天气下作业及时熔断,无生产事故发生。

先锋引领,凝聚防汛中坚力量

4月20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暴雨大风突袭景洪市城区,导致城区多处行道树倒伏,允景洪街道党工委立即启动“党建+网格”应急响应机制。组织70余名党员志愿者下沉到27个社区网格开展“清障保畅”行动,4小时内清理倒伏树木13处,加固松动围挡4处,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临时设施2处,整改隐患54处。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筑牢社区安全“防护网”。

5月21日受强降雨影响,勐龙片区道路受阻,勐龙派出所在巡逻时发现多棵大树被风折断阻路,党员警员当即停车开启警灯警示,带头组织警力清理树枝。过往及周边群众见状带工具主动加入,在警民合力,很快清完倒伏树木,风雨中警民鱼水情愈发浓厚。

6月16日,勐旺乡接到暴雨红色预警科联水库区域将经历1小时60毫米强降雨后,紧急启用“党员责任区”机制,将全乡分为12个防汛网格,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网格长,党员干部包片负责,通过“支部书记带头劝、党员骨干分片包”的方式,3小时内安全转移群众57户213人至安置点,组织28名党员组成“技术专家组”对全乡11个水库实施“一库一策”动态监测,提前加固堤坝3处,疏通排水渠5公里,实现“零伤亡、零重大财产损失”的目标。

嘎洒镇曼凹村南卧河段曾面临河道狭窄、淤泥堵塞以及堤坝不稳固的问题,自2月景洪市南卧河防洪治理嘎洒镇曼凹村段左岸治理工程的启动以来,嘎洒镇党工委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设立“党员攻坚岗”“青年先锋岗”等助力工程施工,提前15天实现河道拓宽、淤泥清理和堤坝加固,缓解了曼凹居民小组“一雨成灾”的情况,在7月12日暴雨橙色预警期间未发生内涝,经受住了“汛检”。

此外,普文镇组建4支党员先锋队,将“哨位”前移至临水临崖、高陡边坡、易涝点及桥梁涵洞等风险核心地带进行排查。在强降雨后,针对严重损毁路段,党员先锋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竖起警示标志,紧急筑起沉陷路段挡墙,修复路基悬空隐患,完成1290平方米坑洼路面的应急修补,清理边坡塌方3处、淤塞边沟2处。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全镇累计出动巡查人员380余人次,及时治理积水点26处,疏通河道5处,有效化解各类汛情隐患,展现了党群同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景洪市应急管理局)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