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合规经营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云南省税务部门以“精细服务、柔性执法、信用赋能”三维联动机制,持续优化税收治理生态,为市场主体构建起“合规有支持、违法有警示、守信有红利”的全周期护航体系,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春雨润企 协同服务前置化解难题
云南省税务部门以“主动治理”理念为引领,将数字化触角延伸至经营主体需求末梢,通过跨部门协同、全流程跟踪、风险防控端口前移的服务模式,推动矛盾化解从“事后处置”转向“源头疏解”,让税费服务既有精度更具温度。
在巧家县白鹤滩镇壹加壹文具店,智能系统比对出销售额与申报差异后,税务干部马上视频连线店主熊毛,指导其完成数据修正。“店里业务繁忙,时常因为疏忽而忘记申报,现在有了‘安全哨兵’全天候守护,经营更有安全感,为税务部门点赞!”壹加壹文具店的法定代表人熊毛感慨道。当地税务部门深化数据协同运用,对辖区经营主体涉税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控,进一步将涉税风险前置化解决。
这样的协同治理思维同样浸润在民生领域。在昭通市昭阳区,当地税务部门联合人社、司法三部门共建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协调中心,通过“多部门+缴费人”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将矛盾最小化,成功化解昭通远森实业有限公司员工仲昌盛的养老保险补缴争议、昭通龙鑫农资有限责任公司职工退休待遇等3件疑难问题,涉及8名缴费人,群众满意率达100%。“三个部门一窗对接,我们不用再在各个单位间跑腿。”仲昌盛的经历印证着服务机制的转变,通过建立“诉求收集-分类处置-联合调解-跟踪反馈”闭环机制,成功化解企业的各类涉税矛盾争议。
法润市场 温度执法构建亲清税企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云南省税务部门构建“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阶梯式执法体系。通过“提示提醒-约谈警示-限期整改-行政处罚”四级递进机制,将法治刚性与执法温度有机融合,在维护国家税法权威与保障企业发展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绥江县同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经历颇具代表性,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因财务人员交接疏漏导致增值税逾期申报,税务部门发现后主动联系企业,提醒企业主动申报,并针对企业的财务人员开展财务实操培训,帮助新入职人员掌握申报流程。“本以为要面临处罚,没想到得到的是专业指导。”财务负责人邓飞说道。
沟通提醒拉距离,柔性执法促融合。感受到税务部门温度执法的还有昭通鲁甸县聚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对公司申报疏忽,当地税务部门及时启动“观察期”制度,帮助企业当日完成补报,避免信用受损。“首违不罚不是纵容而是护航,我们要帮助企业系好合规经营的‘第一粒扣子’。”当地税务局文屏税务分局分局长马江雪道出了柔性执法的深层考量。
信达天下 诚信纳税赋能高质发展
当纳税信用转化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通行证”,更多企业开始主动将合规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不断擦亮“纳税信用”这块“金字招牌”。云南省税务部门构建“信用修复—增值应用—联合激励”生态体系,实现从“信用管税”向“信用兴企”的转变,为诚信纳税企业铺就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印证着信用的价值。这家深耕于黄牛养殖与牛肉制品加工销售领域的企业,凭借坚守的“诚信纳税 合规经营”理念,连续多年获评A级纳税人,享受着多重政策红利。在涉税业务办理上,发票领用、增额审批等事项享受“绿色通道”“容缺办理”等便捷服务;在市场经营中,良好的纳税信用使其在银行贷款、订单签订等方面更具竞争力。
“公司切实体验到诚信纳税带来的‘信用红利’,2025年以来,公司享受‘六税两费’减半征收以及鲜活肉蛋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减免5万余元,更是通过‘银税互动’成功获得100万元贷款。”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丁琪介绍道,企业依托信用优势打入京沪等高端市场,年产值已突破3000万元。
从“政策找人”到“信用变现”,从“风险预警”到“争议化解”,云南省税务部门正以法治思维和创新实践,构建起征纳互信的新型税收治理格局。(陈茂华)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