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税收营商环境正在云南展现出创新实践的风貌。云南省税务部门聚焦经营主体需求,以智慧税务建设为突破点,通过立体化宣传矩阵、智能化服务体系、精准化政策直达三大路径,推动税费服务从“便捷办”向“精准助”升级。以“数据赋能、服务破题、政策护航”为抓手,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让税惠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税务力量。
立体化宣传矩阵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云南省税务部门构建“线上+线下+定制”三维宣传体系,以基层党支部为枢纽建立网格化服务网络。在传统宣传方式基础上,创新推出“春风税雨”可视化直播平台。
“请大家跟随我们的操作一起来看看申报流程……”这是一场由巧家县税务党员业务骨干组成的“帮帮团”主播团队,在通过可视化直播介绍增值税的申报流程。直播中,主播们以“政策速递+场景演示+即时答疑”三位一体直播服务,让纳税人轻松掌握政策要点。“直播中演示的增值税申报流程非常清晰,以前容易填错的地方现在都能准确操作,申报效率提高了不少。”巧家望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叶升春欣喜地说道。目前,当地税务部门通过该平台已累计服务纳税人超3000人次,涉税咨询响应速度提升60%。
不仅如此,当地税务部门还持续打造“开业第一课”多维度宣传,将税企直连模式嵌入企业开办全流程,全面提升政策精准度。“‘开业第一课’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办税,还让我们清晰地掌握当下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昭通盛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杨威称赞道。新办企业不仅能得到“一对一”的宣传辅导,还可通过电子税务局“一站式”完成税务登记、发票申领等业务,开业涉税办理时间从原来的3天压缩至2小时内。截至目前,当地已有近2000户新办企业受益,首次申报准确率达90%以上。
智慧税务体系打造“家门口”的办税服务圈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云南省税务部门聚焦“智慧中枢+智能终端”服务体系,组建征纳互动服务中心,实现超98%的税费事项“网上办”,160多项税费业务“掌上办”,7类33项税费业务“全省通办”、14项业务“全国通办”,把“云端办税、数据跑路”运用到了极致。
“本以为要现场跑一趟才能办成的事,没想到通过征纳互动平台线上就能解决,业务办理效率提高,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便将业务办理完毕,这也提高了我公司办理保险业务的效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镇雄支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松说道。
据悉,该公司每月需要为大量车辆办理车船税信息维护,过去需要到办税大厅办理或辅导车主使用电子税务局,效率较低。如今,当地税务部门以“智慧税务”建设为引擎,设立“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中心,组建由业务骨干组成的征纳互动坐席团队,针对高频业务设置标准化应答模板,复杂问题则通过专业干部实时指导。现在通过征纳互动平台,该公司已成功办理77项业务,办结率达100%。正如李松感叹:“现在上传资料即可完成异地车船税信息维护,时间成本节约了,服务半径却扩展到了全国!”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激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下,如何让政策快速直达企业手中,成为税务部门持续思考的问题。云南省税务部门建立“政策雷达+智能匹配+风险防控”三位一体落实机制,实现政策精准匹配,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政策找人”专项行动,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档案,让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我们刚申报完增值税,系统就自动弹出了可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提醒,税务部门还专门来电辅导操作。”云南宏盛铁塔实业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陈尚涓感慨道。2024年至今,该公司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收89.82万元。政策红利的“落袋”,得益于鲁甸县税务局搭建的“政策雷达”智能分析平台,该平台可通过大数据扫描企业申报信息、行业类型、经营规模等标签,自动匹配适用政策,并通过电子税务局、短信、微信等渠道“点对点”推送。
在“筇竹之乡”大关县,云南林森食品有限公司同样感受到了政策红利的温暖。这家从事竹笋加工的“专精特新”企业,在税务部门的精准辅导下,企业2024年享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鼓励高新技术和支持三农等税收优惠减免93.8万余元。“税务部门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企一策税伴成长计划’,记录企业在税收政策、风险防范等各方面的信息,不仅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辅导,还在风险实时监控提醒下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公司法定代表人林琳说。
当地税务部门还在“银税互动”上下大功夫,拓宽纳税信用应用场景,不断增强企业合规经营的意识。“现在我们切实体会到了A级纳税人的好处。”林琳说,“不仅办税有绿色通道,还通过‘信用提现’获得了1700万元的‘竹业贷’,这对我们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帮助很大。”(廖月)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