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双版纳10月22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 通讯员赶四)近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的多位村民在网络上晒出自家榴莲成熟的好消息。视频中,一颗颗被称作“巴掌榴莲”的小巧果实悬挂枝头,金黄饱满、香气浓郁,引发网友关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进口国。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能不能在中国种出榴莲”成为热议话题。榴莲对生长环境极为苛刻,需年均温在22℃以上且无霜冻,这一条件让其长期难以在国内实现规模化种植。而位于北纬21度的西双版纳,温暖湿润、光照充足,被认为是中国榴莲本土化的理想之地。
自2020年起,景洪市勐罕镇陆续开展猫山王、金枕、黑刺等品种试种,共种植约4921株,预计4至5年可进入挂果期。目前首批农户已有成果显现。

勐罕镇挂果的榴莲(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在勐腊县勐腊镇农户贾国华的院中,一棵高达12米的榴莲树挂满16颗果实。“今年结了16个,味道香甜、口感细腻。”贾国华笑着说。这棵榴莲树由2010年随手丢弃的种子自然生长而成,经历多次寒潮考验仍能稳定结果。经专家鉴定,该品种为金枕榴莲。

专家对榴莲大小进行测量(央广网发 苑红利 摄)
据悉,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地处滇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22℃,其中勐捧、勐满等区域局地气温超过22℃,具备榴莲生长条件。2023年,当地将榴莲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热带水果产业,引进马来西亚和海南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目前全县已试种金枕、黑刺、猫山王等品种约1000亩,长势比预期更好。”勐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育介绍。
针对榴莲种植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的产业难题,当地创新推出“黄晶果套种榴莲”模式。黄晶果两年即可丰产,亩产值约3万元,可在榴莲进入丰产前为农户提供稳定收益,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政府推动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机制逐步成型。目前,勐满、勐捧、勐伴等地共建成约1000亩示范基地。“公司提供技术、合作社协调资源,我们不仅风险小,还能学到新技术。”勐捧镇傣族种植户小岩说。

挂果的榴莲(央广网发 邰玉贞 摄)
勐腊县农业农村局表示,下一步将从技术攻关、模式优化和品牌培育三方面发力,稳步推动榴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也将持续探索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布局榴莲产业。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进口鲜榴莲155.98万吨,进口额达497.46亿元。勐腊的实践为我国热带水果本土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虽然要实现规模化量产仍需时间,但云南榴莲的成功挂果,让“榴莲自由”的梦想离现实更近一步。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