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一条条农村公路如银色丝带,穿梭于崇山峻岭与村寨之间。当地践行“人民公路人民养”的理念,凝聚群众力量管好护好乡村路,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梁河县处于山区、半山区,农村公路总长1099公里,总体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管养任务重。面对这一现实,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新模式,县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组建工作专班,村里则由党组织牵头,把“村里的路村里养”的道理讲到了田间地头,让“公路是自家路”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梁河县的乡村,群众参与公路养护已成为常态。主题党日也成了人民公路的养护日,党员带头拿起工具修整路肩,九保阿昌族乡九保村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成了公路旁最亮眼的色彩;农忙时错峰养护,农闲时节,村民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清扫路面,集中整修,谁家门前路段出问题,主动带头整改,汛期来临前,各村(社区)群众主动对辖区路段开展隐患排查。
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党总支书记杨兴龙告诉记者:“每逢暴雨,我们的党员、网格员、监测员都时刻待命,一旦发生险情便立即奔赴,路护好了,不光是路通畅,邻里间的话也能说得更热乎,村里的日子才能越过越有奔头。”两年来,全县累计开展群众参与的养护实践活动200余场次,1万余人次投身其中,完成路面保洁800余公里,清理沟渠路障500余处,用双手守护着家园的出行通道。
“自己的路自己护”的理念,让预防性养护在梁河落地生根。每年汛期前,67个村(社区)的群众都会对重点路段进行全面“体检”,从疏通排水沟到维修边坡塌方,从清运乱堆乱放杂物到修补轻微路面病害,将许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梁河县交通运输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现场培训17次,向600余名群众传授边沟疏通、路肩整修、简易病害识别等实用技能。如今,不少村民成了村里的“护路行家”,小问题就地解决,大隐患及时上报,形成了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互补的良好格局。
“汛期里,群众通过网格快速上报塌方安全隐患30余个;党员先锋队与村民携手,清理塌方62处,交通部门及时响应,修复各类路面病害1200余平方米。这种多方联动的机制,让公路养护既高效又精准。今年汛期,路障路患比去年少了一大半,通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梁河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邵排宗介绍道。
梁河县开展“人民公路人民养”活动,不仅有效破解了农村公路“管养”难题,还培养了公众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担当,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促进了邻里和谐和乡风文明。从“要我护”到“我要护”,梁河群众用朴素的行动解锁了边疆幸福路的管护密码:人民公路人民养,养好公路为人民。公路养护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千家万户的“连心桥”。这一条条由群众共同守护的幸福道路,正承载着边疆百姓的期盼,通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李钰 张胡佳 蔺红鑫 严淑琪)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