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玉溪7月4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甘庄街道撮科村,一种形似迷你南瓜的果实正悄然完成从传统蔬菜到鲜切花市场“新宠”的转变。这种未成熟时翠绿如玉、成熟后艳红似火的果实,在当地花农的巧手下,成为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走进撮科村花卉种植基地,一片橙色花海映入眼帘,工人们正有序地进行采摘、修剪和打包作业。据了解,这种被称为“小南瓜”或“红茄”的鲜切花花材,原是云南地区常见的南瓜品种,多用于食用或加工。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多元化和农业创新的不断深入,其小巧圆润的形态、青翠渐变的色泽,经过适当修剪后,成功打入插花艺术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市场价值。

种植基地里的“小南瓜”(央广网发 元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种植户王权敏告诉记者:“我们去年8月在这里流转土地100余亩,全部用于种植‘小南瓜’。自去年冬季开始采收,至今已持续四五个月。”基地每天吸纳十余名工人,高峰期可达二十多人参与采收,工人们从清晨开始采摘,确保当天下午四五点前将新鲜花材运抵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

因其外形酷似常见南瓜,尤其在成熟后呈现相似的橙红色调,鲜切花市场赋予其“鲜花小南瓜”的美称。这种鲜切花不仅水养花期长达30天,干燥后更能作为永生花保存3个月以上。其色泽随成熟度由绿转红的变化过程,兼具“动态观赏”与“自然野趣”的特色,独特的自然造型和持久的观赏期深受花艺师和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远超其作为蔬菜的价值。王权敏表示:“销路还是挺不错的,一天能有七八千的收入。”

工人们修剪“小南瓜”(央广网记者 赵贝贝 摄)

“小南瓜”鲜切花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外来种植户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更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之花”。在种植、管理和采收环节,基地有效吸纳了撮科村及周边村寨大量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部分作为土地流转户的村民,在获得稳定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额外收入,多元化的增收途径显著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撮科村委会小寨小组村民李敏说:“我们把土地流转给种植户种植‘小南瓜’,每年的租金就是一笔不错的收入。现在到了采收季,我们到基地务工,日薪百余元,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非常满意。”

成熟可采摘的“小南瓜”(央广网发 元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撮科村地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约22℃,年降水量约800毫米,四季气候适宜花卉果蔬种植。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吸引众多客商前来。目前,全村已发展“小南瓜”、葵花、剑兰等花卉种植240余亩。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撮科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服务意识,积极做好土地对外承包服务工作,高效办理流转手续,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提升效益,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并进一步拓宽了周边农户的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编辑:魏文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