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鹤庆县龙开口镇,一场由“低空经济”引领的农业现代化变革正在悄然展开。鹤庆县人大代表子双弟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引入无人机植保技术,以两台无人机为“支点”,撬动了农业增效、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低空经济”新图景,为当地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鲜活范例。

“一机多用”:破解山区发展双重难题

龙开口镇地处金沙江河谷,周边农田山高坡陡、地块零散,传统农业植保耗时长、成本高,山区农产品运输更是“人背马驮”效率低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子双弟同志经过多方调研,敏锐抓住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机遇,自筹资金购置一台植保无人机和一台吊运无人机,组建起全镇首个“无人机综合服务队”。

植保无人机能够以每小时30亩的效率完成全村2000余亩耕地精准作业,载重60公斤的吊运无人机穿梭山间,将光伏板从山脚直接运抵半山腰或山头,单次运输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3分钟,大大提高效率。

鹤庆县人大代表子双弟开展无人机植保工作

代表积极履职: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赋能”

子双弟深知,要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必须将“无人机服务”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模式,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不仅自学自用无人机,更将技术推广视为履职重点,举办“田间课堂”4期,培育本地飞手2名,形成“技术传帮带+服务网格化”模式。2024年9月累计完成跨村、镇作业4000余亩、吊运物资100余吨,带动村民增收10万元。这种“代表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让低空经济从概念转化为富民产业。

从植保到吊运,从生产到生活,这条由人大代表“飞”出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正以科技之力突破山川阻隔,在金沙江河谷擘画出一幅立体发展的富民新图景。(毕天越 冯晓冉)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