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德宏州以131.2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12.57 亿元旅游总花费的亮眼数据,成为云南旅游“热门打卡地”的实力印证。从泼水狂欢到户外运动大会,从非遗体验到边境风情,德宏的文旅融合实践不仅带来经济增量,更探索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传统与现代的化学反应

德宏州首届户外运动大会这场以盈江为主会场、各县市设分会场的体育盛会,将越野跑、沙滩排球、桨板比赛等现代体育项目嵌入当地自然人文景观。梁河万亩茶园自行车越野赛中,运动员在雨雾缭绕的茶山间竞速,车轮卷起的新鲜茶香成为独特加油剂;畹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跑让奔跑的脚步声与历史共鸣。“体育+文旅”模式撬动了专业参赛者与观赛游客的双重流量,推动观光游向深度体验迭代。数据显示,盈江、梁河等赛事举办地游客接待量同比激增47%,验证了创新模式的可行性。

文化传承创新“活态体验”模式

德宏在“五一”假期展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解法。芒市三台山乡新开放的德昂族博物馆打破玻璃展柜的隔阂,通过沉浸式展陈和活态非遗体验,开馆48小时即接待游客超2500人次;德宏州博物馆官方文创空间用“Z世代”语言翻译传统文化,让每件文创产品都成为传播德宏文化的移动名片。泼水节等传统节庆通过场景再造,从民族狂欢升级为文化共情现场。在傣族古镇、瑞丽古城等地,游客执起银钵化身“泼水使者”,民族文化在互动中完成代际传递。

区域协同构建治理共同体

德宏“五一”文旅市场的有序运行,折射出治理精度的提升。节前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安全守护”专项行动覆盖全州景区;假日期间建立的“30秒响应”机制处理咨询投诉142起。特别构建的文旅推广联盟整合政府、企业、自媒体等力量,形成传播矩阵。在户撒银器村,阿昌族工匠与电商团队联合打造的“非遗直播间”,让银器锻制声传向全网。

德宏的探索证明,边疆文旅发展贵在特色转化。当越野赛道穿越古茶园,当AR技术激活非遗记忆,这座边城正在用在地文化解构传统旅游公式。其深层价值更在于,让民族团结浸润在共舞的水花里、交融在竞技的汗水中。

德宏的文旅故事仍在续写新章,如何将泼水节的“流量峰值”转化为“发展常量”,如何让边境线成为文化共生的纽带,这些课题的破解之道,或许就藏在那些沾着茶香的奖牌、闪着银光的文创、映着笑脸的水珠之中。(思治春)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