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11月25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十四五”期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发展成就斐然,实现“一个历史性跨越、三个全域性突破和六个整体性跃升”。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在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发布会中介绍,红河州经济总量继2019年突破2000亿元后,2025年预计突破3000亿元、达到31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历史性地迈上了新台阶。

赵瑞君介绍,红河州产业投资占比从“十三五”末的42%提升至60%以上;实有经营主体超56万户、居全省第3位,实有“五上”企业2184户、净增量居全省第2位,民间投资占比保持在50%以上。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跻身全省千亿级园区行列,实现13个县市省级以上园区全覆盖,成为全省开放平台最齐全、支持政策最集中的州市。2025年前3季度全州经济增长5.5%、增速位列全省第1,经济增长贡献度连续两年居全省第2,发挥了经济大州“挑大梁”作用。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红河州创建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异龙湖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全州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从78.6%提升至92.9%,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0%。哈尼梯田成为全球首个集“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于一身的“活态”传承保护样本。

在沿边开发开放方面,红河州推动搭建中越红河流域“7+8”合作机制,形成“一河联通、多地互动、上下游协同、合作共赢”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河口口岸成为全国中药材最大进口口岸,对越农产品出口量最大的陆路口岸。“十四五”以来,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720余万吨、货值1015亿元,对越贸易额稳居滇越贸易首位。

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红河州形成“一圈两带三盟百点”全域创建新格局,累计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单位)12个、省级490个,高质量建成49个边境幸福村,沿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同时,“十四五”期间,红河州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也实现了整体性跃升。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5年农业投资累计达1372亿元,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94户、居全省第2,“红河蓝莓”单品产值超百亿元,成为全国最大设施蓝莓主产区;工业方面招引落地魏桥集团193万吨低碳铝项目,建成全球首个电解铝AI智能系统,成功招引美科48GW单晶拉棒一期项目,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的单晶拉棒生产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州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万公里,建成并开通全国民族自治州首条城际高铁,13县市“县县通高速”成为现实;累计建成5G基站1.37万座,较“十三五”末增长14倍,所有行政村及49个边境幸福村5G网络全覆盖。

此外,红河州民生福祉与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在全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投入超20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78.61万平方米;13县市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三级公立医院从7家增至15家、居全省第2,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蒙自市、开远市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是全省唯一一次创成2家全国文明城市的州市;边疆治理更加高效,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达97.49%、创历史新高。

赵瑞君表示,过去的五年,红河州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随着“十五五”新征程的开启,红河州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红河发展新局面。

编辑:魏文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