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10月25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10月24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专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云南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夯实自然资源家底,强化要素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据介绍,五年来,云南构建起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体系,持续推进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资源调查与监测,全面启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全省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守7857万亩耕地和570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形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格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显著,发现并评价大中型矿床10个,其中昭通镇雄新探获磷矿资源量43亿吨,成为亚洲单体最大磷矿床。
云南聚焦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土地、矿产等要素配置,开展土地要素保障“百日攻坚”行动,为渝昆高铁、白鹤滩水电站、泸西绿色低碳产业园等重点工程提供坚实支撑。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全面推行竞争性出让,出让和延续登记矿业权2834个,实现收益264.61亿元。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用地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比例提升至76.7%。
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建立。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体规划全部落地实施。通过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形成“五区四带”的农业空间格局、“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和“一圈一群两翼一带”的城镇空间格局,为滇中城市群、沿边城镇带及重点产业园区留足发展空间。
云南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累计投入132亿元,实施洱海、抚仙湖两大“山水工程”,生态修复面积超228万亩,新增水源涵养面积13万亩,建成绿色矿山77座,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愈加鲜明。
同时,全省不断完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防灾减灾机制,构建全域全时地质灾害防御体系,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86起,避免9393人、5.3亿元生命财产损失。累计实施924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惠及群众30万人。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将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要素保障服务和资源安全治理,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