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10月17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10月16日上午,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建县40年来,漾濞县地区生产总值从0.27亿元跃升至49.26亿元,实现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全面进步,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1985年1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漾濞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彼时的漾濞,基础薄弱、产业单一,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扶持贫困县之一。经过四十年接续奋斗,漾濞县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地区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0.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9.26亿元,人均GDP从316元提升至51122元。

漾濞县交通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目前,漾濞公路总里程达1851公里(含高速及国省道),县乡公路全部硬化通达,通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大瑞铁路、大漾云高速相继通车,昔日“出行难、运输难”的状况彻底改观。

依托山地资源优势,漾濞县做强“核桃+”产业,形成从种植、加工到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深加工产品远销全国;“漾濞核桃”品牌逐步打响。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176.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61亿元,石门关景区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同时,畜牧、烤烟、林下经济、电子商务等产业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一主多元”的产业格局,为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十年来,漾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发挥“桥头堡”作用,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春梅等先进典型。1989年颁布的《漾濞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为民族自治和法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年,漾濞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漾濞县民生事业也得到了持续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县人民医院新院启用后,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强。阿尼么村、光明村等地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从“穷山坡”到“金山村”的转变。

作为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漾濞县坚持“生态立县”,持续推进“苍山洱海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动植物资源普查,抢救性保护极危植物“漾濞槭”。在核桃林下推广中草药种植,发展有机农业,“漾濞贡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县城生态公园、乡村小菜园点缀成景,“绿色生活”成为漾濞新名片。

会上介绍,为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旺盛生命力,展示40年来漾濞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漾濞县40周年县庆将以“礼赞四十载·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开展庆祝大会、文艺演出、经济社会发展大型成就展、无人机展演、“万民狂欢夜”等系列庆祝活动。

漾濞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漾濞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文化活县”发展战略,深化生态保护修复,推动核桃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推进石门关景区创建,打造茶马古道、民族古村等全域旅游品牌。同时,漾濞将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医疗能力提升与社会保障完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漾濞凝聚更大合力。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