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9月22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 近日,记者从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场上获悉,“十四五”以来,云南省坚定不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各项工作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全省各族人民共同体认同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赵贝贝 摄)
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吴世雄表示,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以上率下形成示范区建设新格局。期间,云南省制定出台了《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十余份重要文件,强化组织领导与考核激励,省委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至46个,对州(市)综合考评中示范区建设分值显著提升,确保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全面深入落实。
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云南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1239个,完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编纂,建成云南民族文化宫并常态化举办系列主题展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和学校思政课程,304所示范学校建成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实现全省高校全覆盖。
“十四五”以来,云南累计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超60亿元,圆满完成第四轮“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建设,建成一大批示范县、乡、村;省级财政统筹巨额资金支持民族地区发展,2024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总量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1年显著增长,各民族在经济上联结更为紧密。
“十四五”以来,全省374个边境幸福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升级版建设全面启动,沿边产业、旅游示范村、中心城镇建设及跨合区试点成效突出。2024年,沿边行政村农村居民收入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边境地区常住人口实现增长,呈现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崭新局面。今年4月,全国兴边富民行动现场会在滇召开,推广云南经验。
此外,云南累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37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积极探索全方位嵌入实践路径,出台《“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建设工作导则》,目标三年打造1000个互嵌式社区。各族青少年交流、旅游促交融、民族村寨旅游提升、体育促进交融等活动蓬勃开展,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奖牌总数位列第一。
“十四五”以来,云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准,系统修订、废止和制定多项地方性法规与单行条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构建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巩固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固的大好局面。
下一步,云南省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实干争先,努力打造示范样板。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