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9月18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终端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和产业运行,也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举行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安全分论坛”上,来自院士专家、企业高管、科研机构代表的共识是:新一代智能终端安全已不仅仅关乎用户体验,更上升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

分论坛现场(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执行主任刘龙庚在论坛上指出,智能终端如今已覆盖金融交易、通信保障、智能汽车甚至关键基础设施,一旦出现漏洞,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影响国家数字主权与安全。“这不是小问题,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刘龙庚强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龙庚表示,要真正筑牢安全屏障,必须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前沿研究,企业具备转化应用能力,政府部门能统筹政策与资源。三方拧成一股绳,形成‘理论创新—技术攻关—产品落地’的高效链条,才能让纸上的技术真正变成安全屏障。”

刘龙庚还提出,智能终端安全是一场“持久战”,既要着眼技术攻关,也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通过“校企联动”培养跨学科、懂实战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推动通用标准制定与安全经验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刘龙庚(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提出,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标准建设,构建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也带来了实践探索:360数字安全集团提出AI可成为“智能盾牌”,华为展示了鸿蒙系统“安全原生”的设计理念,大唐集团分享了电力终端安全防护的实战经验,腾讯、蚂蚁集团、普华基础软件等则就AI大模型治理、可信基座构建、操作系统安全展开探讨。

与此同时,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还与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实验室,打造检测、认证、评估一体化平台,推动区域间从“分散创新”向“协同突破”迈进。

业内人士认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安全不仅是技术议题,更是关乎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战略问题。本次论坛集中展示了智能终端安全的最新进展和实践路径,也为推动我国构建安全、可控、可信的智能终端生态注入了新动能。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