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4月23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天,云南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昆明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赵贝贝 摄)

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据悉,云南省科学编印了《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系统构建“三屏两带多点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创新提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全国碳汇高地、七彩云南·世界花园”4个目标定位,部署12个重点工程、47个重点项目和10项指标任务,科学部署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高效实施抚仙湖、洱海2个山水工程项目,完成修复治理面积约578平方公里,有效促进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还全面完成全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摸底核查工作,赋能矿山修复效益提升,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此外,云南省自然资源厅通过优化政策解读、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举办科普讲解大赛等举措,推动自然资源科学知识普及。目前全省已建成1个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和6个部级基地,打造了“地球科学科普进校园”等特色品牌,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昆明市晋宁区的晋宁磷矿矿山生态修复腾退建设用地指标项目现场。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已实现蜕变——裸露的矿坑和荒山被规整的农田和林地所替代,尘土飞扬的景象一去不返。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新模式,通过实施矿山生态修复等,实现耕地、林草地面积和工矿住宅公共服务等建设用地指标的增长,为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晋宁磷矿存量采矿用地复垦的耕地(央广网发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活动还发布了“自然科普看云南”线上活动计划。据悉,4月23日起,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将通过镜头带领广大网友依次走进昆明规划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自然资源科普馆,在广泛普及空间规划、化石管护、地质找矿领域知识的同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端牢中国饭碗、守好大国粮仓,精准引导科学规划、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新格局,探寻地球生命密码、守护珍贵化石宝库,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加快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编辑:魏文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