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1月10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 实习记者 谢宛均)1月10日上午,《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该条例修订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举措,通报了云南省近年来在土地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

据悉,2024年11月28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共8章67条,分别包括总则、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建设用地、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全面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用地原则,明确了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征收、农村土地管理等内容,为云南全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法治保障。

近年来,云南省耕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省耕地净增加300万亩,2024年预计将再增100万亩,实现耕地总量连续增长。《条例》强化了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并完善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确保粮食生产用地不减少、不降低质量。

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条例》提出建立“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通过“一张图”系统,整合规划编制、审批和监管,重点保障滇中城市群、九大高原湖泊等区域的科学开发和保护。

《条例》还在农村土地管理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明确了宅基地申请流程和面积标准,支持利用闲置土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条例》鼓励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路径。

生态保护是《条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云南省在土壤污染防治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方面成效显著,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机制,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此外,《条例》对林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资源管理进行了规范,推动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新修订的《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深入宣传贯彻《条例》内容,确保各项规定落地落实,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魏文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