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宜人的气候环境、灵动的自然山水、浓郁的民族风情,孕育着深厚的非遗文化,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云南省税务部门结合非遗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聚焦非遗项目传承发展需求,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助推非遗“护”得好、“活”起来、“传”下去。

税惠增味,“舌尖非遗”热辣滚烫

“一味千年,千年一味”,作为云南大理云龙县的五大地理标志产品之一,诺邓火腿是大理云龙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最有影响力的名片。为助力非遗传承,当地税务部门通过组建“高原农特产品税务服务团队”,走进辖区内诺邓火腿加工销售企业,深入走访了解非遗传承技艺发展现状,就原材料采购发票开票、纳税申报等事项进行讲解辅导。“国家的税费政策优惠力度很大,企业2023年至今累计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金额近4万元,节省下来的资金让我们更新了设备、加大技术研究。”大理州云龙县诺邓火腿食品厂法定代表人杨伍松说道。

无独有偶,同样被税惠红利滋养的还有云县柴氏饮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主营产品云县手撕鸡的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悉,当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线上精准推送,线下上门问需的方式,对该公司进行了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辅导,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2023年以来,企业累计享受税费优惠近2万元。

税出“良方”,“云药非遗”焕发生机

选条、揉捻、定型……已有50余年制作经验的广南西枫斗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兆明正游刃有余,经过一道道复杂繁琐的工序,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南铁皮石斛”制作成远销海外的名贵药材。

“乘着国家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和‘沪滇协作’项目的东风,我们建起广南铁皮石斛种苗繁育与产品研发基地,实现种苗繁育科学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艺畅表示,2023年以来该公司享受到税费优惠政策10万余元。

据了解,为更好助力特色产业发展、非遗文化传承,当地税务部门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组建“桃源税韵”先锋队,为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等民族企业派送“应享尽享”税惠政策礼包,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税费服务,助力民族企业稳步发展。

税笔添彩,“非遗技艺”源远流长

玉溪窑青花瓷器始于元兴于明,其烧制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聚焦非遗在新时代的“活化”与传承,玉溪市打造了青花街创意街区,让古老的陶瓷产业焕发出新的光芒。玉溪市玉之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光林说:“青花街的建立让零散的企业拥有了发展阵地,陶瓷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从入驻青花街之初我们就享受了税务部门的各项服务,在发票领用、政策辅导、业务操作等方方面面得到了支持助力。”

此外,在云南屏边,苗族刺绣这一传统技艺也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屏边县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通过税收政策的支持,不仅解决了当地留守“绣娘”的就业问题,更让濒临失传的苗绣技艺重获新生。“工厂如今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屏边县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法定代表人陶琼莉回忆道:“税务部门一直跟进服务,及时为我们送来政策红包,2023年享受到免税收入近3万元的税惠红利,让我们有余力在工艺创新上做更多的思考。”(通讯员 朱思玉)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