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4月20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一片飘香的叶子,一方兴旺的茶产业。4月19日,第十六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世界各地600多家优质茶企汇聚一堂,展会现场茶香四溢,市民游客与参展商一起品茗论道、共叙茶情。

本次茶博会以“绿色云茶·天下普洱”为主题,规划展区30000平方米,设置120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品类型涵盖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六大茶类,以及紫砂、陶瓷、茶包装、茶机械、茶技术、新式茶饮等15000多个茶全产业链产品。同时,茶博会现场还开展茶技艺、茶习俗等非遗表演,推介茶机械、茶科技、茶文化等,多角度展示云南“三茶”统筹发展成效。

茶博会开幕式(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民族的打开方式:茶博会与云南非遗邂逅

本届茶博会设置了企业馆、云南省州市名茶馆等特色展区,展商们不仅在展位布置上别出心裁、各具特色,多个州市的茶企还带来了特色茶叶产品,工作人员身穿茶产地的民族服饰,或是直播带货,或是现场沏茶展现茶艺。此外,现场还有一个惟妙惟肖的“昆明老茶馆”供广大市民游客品香茗,观看由省级非遗传承人带来的评书表演。

评书表演(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来自德宏州的德凤茶业品牌企业展位前,身穿德昂族服装的工作人员为各位游客奉上了一杯酸茶,讲解起了德昂族酸茶的独特之处。

据介绍,德昂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种植茶树和饮茶历史的民族,被誉为“古老的茶农”,自古以来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德昂族民间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称“德昂族是茶叶变的,茶是德昂族的根”。德昂族酸茶分食用茶和饮用茶两种,食用茶一般当作菜品,是难得的美食;饮用茶酸涩回甘,汤色金黄透亮,年份久的有橄榄香、桂花香、奶香。德昂族酸茶约有2000年历史,随着历史变迁一直发展到现在。德昂族古老酸茶制作技艺于2022年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市民杨女士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喝酸茶:“很奇特,有种芒果的酸甜味。”

德昂族酸茶(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将茶叶置于砂罐中烤出茶香,再倒入煮沸的开水……在大理的展台,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三道茶分别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荣列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科技的打开方式:茶香再添科技味

一双履带式的“脚”轻松爬坡、一对智能化探头精准辨茶……本次茶博会上,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带来不少科技产品,其中全球首例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已成为茶农们的新朋友和好帮手。

据了解,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由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白娟团队主导研发,不仅能识别出茶树上的一芽两叶,还能在智能化控制系统打造的“大脑”驱动下,通过模仿人体手臂的动作精准采下茶叶,实现了云南山区无网络茶区“有网”智能采茶新突破。

泡一杯好茶,茶具的选择、茶水分离的控制以及茶叶的过滤,都是茶饮体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一套喝茶的程序却让不少年轻人对茶望而却步。 本届茶博会上,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还带来了冻干茶粉,可以像喝速溶咖啡一样喝速溶茶。

冻干茶粉冲泡的茶水(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云南农业大学的同学告诉记者,不同于咖啡的冻干,茶在冻干时需要更讲究、更麻烦,经过多次尝试,目前研制成功的冻干茶粉,高度还原茶叶的自然香气,用冷热水或者牛奶直接冲饮,没有茶渣,更加方便。目前,口味多为“云茶”,包括云南临沧凤庆核心产区的古树滇红、邓时海教授督造出品的 2013 年普洱饼茶以及树龄在200300年之间的布朗山“生普”。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