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9月23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秋日,稻浪翻金,硕果飘香。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和丰收的喜悦。正值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各地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提质为路径、以群众增收为落点,铺展开一场金色的丰收盛宴。

大理石榴丰收(央广网发 杨继培 摄)

昆明市官渡区,游客在稻谷地打卡(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在玉溪市元江县羊街乡,哈尼族传统盛会“喍奢扎”如期而至。万亩梯田稻谷飘香,哈尼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以非遗展演、传统竞技等活动感谢自然馈赠,共庆丰收。层层金黄梯田,不仅是一幅美丽画卷,更承载着群众增收的希望。

哈尼族群众祈福庆丰收(央广网发 元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哈尼族群众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央广网发 元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个旧市贾沙乡丫沙底的旱地优质稻基地,同样迎来了收获时刻。鼓声阵阵中,两条长龙穿梭稻田,稻穗随鼓点颤动,热闹非凡。从2023年试种到如今推广1万亩,旱地优质稻凭借抗旱、耐贫瘠、产量稳等特点,让“石头地”长出稻谷,预计产量超5500吨,可带动群众增收1300余万元,改变了山区群众“买米吃”的历史,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突出。

当地群众手持农产品,庆祝丰收(央广网发 马子豪 摄)

当地群众收割稻谷(央广网发 马子豪 摄)
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2500亩藠头正值丰收。村民忙着采收、清洗、运输,田间地头一派繁忙。这里产出的藠头肉质饱满、色泽晶莹,深受市场青睐。随着订单农业推进和交通改善,藠头种植面积由百亩扩展到千亩,今年预计总产值可达1000万元,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菜”。

农户正在挖藠头 (央广网发 祁学军 摄)
在昆明市呈贡区,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23日正式开幕。江尾社区主会场依托滇池岸线和田园景观,打造“春油菜、夏荷花、秋彩稻、冬土豆”的农旅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2024年,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45万元,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初显,江尾社区也因此入选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和昆明市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乡村。

当地群众展示各类农产品(央广网发 呈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游客感受长街宴(央广网发 呈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哈尼山寨到高原稻田,从藠头田野到湖滨乡村,丰收的喜悦在云岭大地次第奏响。科技赋能农业生产,订单农业拓宽增收渠道,农文旅融合释放乡村活力。一个个丰收故事,汇聚成新时代云南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