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楚雄8月30日消息 清晨的阳光洒在云南楚雄州永仁县的农家小院里,李晓丽正和绣娘们坐在屋檐下飞针走线。五彩丝线在她指尖流转,逐渐在绣布上绽放出绚丽的马缨花图案。这一幕,不仅是彝家世代传承的艺术,更成了当地妈妈们“家门口就业”的幸福写照。

李晓丽一家世代传承着彝绣这门指尖艺术,将精美的马缨花、山茶花、羊角纹等元素绣在服饰上,让美丽在生活中绽放。

“从记事起就看妈妈绣花,没有玩具妈妈就把绣花的针线和碎布给我玩,玩着玩着我就会绣花了。”李晓丽回忆道。如今,这门童年学会的手艺不仅成为了她的事业,更帮助许多像她一样的彝族妈妈实现了“背着娃、绣着花、养好家”的梦想。

在过去,许多妈妈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成为许多家庭的痛。随着彝绣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一状况正在改变。李晓丽组织的彝绣工坊已经吸引了众多妈妈加入。她们每天送孩子上学后便聚在一起绣花,下午又能准时接孩子回家。“一个月赚的钱不比外出打工少,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绣娘张大姐笑着说,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李晓丽和绣娘们坐在小院内一起绣花(央广网发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供图)

李晓丽的工坊如今不仅承接省内的订单,还将精美的彝绣产品卖到了云南之外的地方。“每一件绣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蕴含着我们的文化和故事。”她自豪地说。

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彝绣产品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销路越来越广。绣娘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最好的绣娘月收入能达上万元。

夕阳西下,绣娘们收拾针线,准备回家给孩子做晚饭。小院里欢声笑语不断,那双曾经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的脚步,如今坚定地留在了家乡。一针一线间,不仅绣出了绚丽的图案,更绣出了妈妈们的美好新生活。

策划:魏文青 赵贝贝

记者:赵贝贝

鸣谢: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魏文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