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丽江4月29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 实习记者 冯宜)春日暖阳下,丽江古城缓缓铺展出一幅活态文化的画卷。近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媒体采访团走进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地,探寻丽江如何以文化为根脉,焕发出旅居生活的新魅力。

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已有800多年历史。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申遗成功以来,丽江不断完善机构设置、健全法律体系,建立古城维护机制,探索出以旅游收益反哺文化保护的“丽江模式”。

丽江古城(央广网实习记者 冯宜 摄)

“保护建设科、文化保护科、市场准入科等科室协同配合,实现古城的精细化保护管理。”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施寿增介绍,从建筑风貌的修缮到非遗项目的活化,丽江正走出一条系统化、规范化的古城保护路径。

如今的丽江古城,既是一座承载历史的文化遗址,也是一座有温度的生活空间。据介绍,当地已打造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手道丽江”、恒裕公等31个文化院落,常态化举办民族打跳、民谣广场演出等活动,让游客在漫步之间沉浸式体验活态文化,触摸千年古城的文化脉搏。

傍晚时分,大研纳西古乐会门前,游客们陆续入座,等待一场穿越千年的音乐盛宴。纳西古乐融合中原古典乐律与本土民族风格,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主要包括洞经音乐、白沙细乐和已失传的皇经音乐,源于唐宋时期,在丽江这片土地上传承至今。”大研纳西古乐会负责人文嘉介绍。

纳西古乐乐器(央广网实习记者 冯宜 摄)

1981年,民族音乐家宣科先生对纳西古乐进行系统挖掘和整理,促成大研纳西古乐会重组。四十余年来,古乐会坚持每日演出,足迹遍及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丽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进入互联网时代,古乐也在悄然“焕新”。“我们通过各大平台直播演出,远在千里之外的观众也能同步欣赏。”文嘉介绍,演出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加入树叶吹奏、民歌演唱、口弦独奏等元素,使古乐更具吸引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观众。

今天的丽江古城,已成为旅居生活的理想目的地。人们在古巷中放慢脚步,在小院中感受纳西婚俗展演,在酒吧街聆听对歌,在清晨阳光下欣赏手工艺人描绘象形文字的细腻笔触。文化的温度与生活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绘就一幅人与城、古与今和谐共生的画卷。

文化,让古城更有温度;传承,让旅居生活更有深度。丽江古城正以全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故事,也成为人们心中那片可抵达的诗与远方。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