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临沧2月18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近日,云南临沧市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巡护工作中,意外偶遇一条脖子泛红的蛇。后经鉴定,该蛇名为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是水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毒蛇,也称虎斑游蛇、鸡冠蛇、红脖游蛇等,是中等体型的“无管、无沟后毒牙”类毒蛇。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部、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虎斑颈槽蛇对栖息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其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尤其偏好有水草之处或农田、水沟、池塘等多蛙、蟾蜍的地方;以无尾两栖动物和鼠、鱼、鸟类为食。

虎斑颈槽蛇也称虎斑游蛇、鸡冠蛇、红脖游蛇等,是中等体型的“无管、无沟后毒牙”类毒蛇。

虎斑颈槽蛇(央广网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供图)

虎斑颈槽蛇曾被广泛认为是无毒或微毒的蛇类,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虎斑颈槽蛇的毒液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虽然虎斑颈槽蛇拥有毒腺,但其毒液主要通过颈部的腺体在受到威胁时释放,而不是通过咬伤传递给猎物或敌人。

据介绍,虎斑颈槽蛇的毒液来源非常奇特,它可能是极其少数甚至唯一一种不仅自己会分泌毒液,还会利用捕食蟾蜍“炼毒”的蛇类,犹如“吸星大法”般随着猎食蟾蜍量的增加,在颈部毒腺储存的毒液也越来越多。

虎斑颈槽蛇拥有毒腺,但毒液主要通过颈部的腺体在受到威胁时释放。目前,虎斑颈槽蛇已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