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生而无畏,但我们勇而无畏。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战斗的方向。”在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大亚湾特勤大队训练间隙,常常有人朗读分享大亚湾特勤大队一站消防员原创诗歌《火焰蓝的底色》,充分展示新时代下消防救援人员“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英雄气概和“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血精神。

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大亚湾特勤大队(大亚湾特勤大队 供图)

这是大亚湾特勤大队职业文化建设结出的“硕果”之一。自承接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职业文化建设试点任务以来,大亚湾特勤大队党委根据“553”党建标准体系建设要求,把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程,紧跟时代发展、紧贴指战员实际、紧扣教育主题,找准“文化”与“消防”的结合点、切入点,制定了试点建设工作方法,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责任田”,逐步构建起消防救援职业文化体系,为指战员打造文化高地、精神家园,为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文化保障。

突出文化内核打造

消防职业文化有其鲜明的文化内核,是队伍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体现,是推动消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重要力量源泉。

作为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特区,深圳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驻扎在这片土地上的大亚湾特勤大队,打造好特区特勤的特色战斗文化成为重中之重。

该大队立足队伍历史、驻地文化、职业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经过推敲琢磨、反复论证,创新提出“犇”职业文化内核,即忠诚担当孺子牛、严谨专业老黄牛、开拓创新拓荒牛。

文化雕塑(大亚湾特勤大队 供图)

具体来说,“特”字由“牛”和“寺”构成,“寺”字有官署的含义,整个字的意思是官署养的牛。本义即指体形庞大的公牛;后引申为雄性兽类之泛称;又由大义引申出独特、特殊义,由独特义引申出特立、杰出、单独等义。

众所周知,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忠诚队伍,同人民群众贴得最近、联系最紧,与“官署养的牛”这一释义不谋而合。此外,“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勤劳忠诚勇猛的综合象征,三牛相叠为犇(ben),以求成效最大化,寓意奔赴奔跑奔腾,富有青春活力、战斗激情和创新动能。

“犇”职业文化内核也具象体现在大队工作的方方面面。创意设计“犇”LOGO,以“牛”的形象作为载体,以红蓝为主色调,整体形象似奔跑的牛;以及融入大队logo、消防员形象玩偶等消防文化标识设计。

同时,队史馆、文化走廊、消防员之家、体能馆、作战训练模拟设施等都成为职业文化精神载体,大队创新运用文化标语、广播、屏幕、雕塑等元素,进行“战味”升级改造,营造出浓厚文化氛围。

突出思想政治引领

今年6月,大亚湾特勤大队通过“初心课堂”的形式,围绕主题教育专题三“坚定不移提质强能,始终做到不辱使命”为深圳市消防指战员进行授课,充分展现大队坚持党的领导,在职业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果成效。

一直以来,大队党委把班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做理论学习的带头人、组织建设的掌舵人、人才建设的引路人,以上率下、敢于担当,以“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统领队伍建设全面发展。

7月22日上午,大亚湾特勤大队党群服务中心为28名留守儿童,演示、讲解了战斗服、消防车、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向孩子科普了消防安全知识。据悉,该中心共设计了11种类型的“便民服务”,不断帮助前来求助的群众,并注重党群共建,积极与各组织单位开展交流合作。

今年来,大队召开党委会15次,审议研究100余项议题,邀请专家授课5次,开展“党委成员上讲台”活动7次,为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干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部署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三亮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车,有效引导党员骨干打头阵、挑大梁、当尖兵,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大队还从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与红色教育基地东江纵队纪念馆签约共建,在队伍内培养东纵小教员,传承东纵精神;与支队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处联合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前往沙鱼涌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踏访东江纵队红色足迹;开展“重走东纵路 争当特勤标兵”地震拉练,以行走悟初心;积极组织5类事故讲解,以先进典型推动干事创业精神,以《队焦》访谈片形式引导广大指战员向榜样看齐、拍摄《我的烟火》纪录片。

突出主责主业融合

职业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消防主业主责,更要服务于消防主业主责。

大亚湾特勤大队深谙此道。大队党委把职业文化建设作为更好完成灭火救援、年度重点工作的有力抓手,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力争做到相融共进、互促共赢。

7月3日,大亚湾特勤大队收到一面“扑烈火奋勇争先 为百姓不惧艰险”的感谢锦旗。原来,2022年5月21日11时56分,大队曾在火灾中救下一名生命垂危的小男孩。孩子康复后,他和母亲特意带着锦旗前来致谢。

这面锦旗凝聚着人民群众对大队履行主业主责能力的肯定与鼓励。

“特勤要特”是大队所有人的共识共为。

一方面,大队抓好夯实体技能基础,深化实战实训,党委委员带头研训参训,探索建立全员体技能训练考核申报制度,开展为期4个月的集训大练兵,对“火焰蓝尖兵”重点实施“尖兵工程”,取得支队执勤岗位练兵考核总分数排名第一、省市火焰蓝灭火救援技能比武中4人获单项科目前茅的好成绩,队伍能力切实提升。

另一方面,大队立足四支专业队建设,打造槽罐车和油类气类储罐模型、地震救援、黑暗和狭小空间、竖井救助、防化堵漏、山岳救助等模拟训练设施,挂牌地震、石油化工、核应急、重型机械等4个实训基地,建成深圳市首套烟火特性设施和训练体系,形成研、教、学、考一体化训练新模式,实现队伍训练有场地,有设施,有教员,

值得一提的是,大队还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新能源车燃烧实验中心,与中国矿业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开展液氮灭火技术实验;与大亚湾核电建立新型共建模式等,不断夯实大队与地方高新企业、优质资源共同发展的根基,提升防范化解火灾风险的能力水平。

突出制度机制保障

职业文化建设离不开规范化、标准化的体制机制保驾护航。

大队党委坚决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梳理完善战斗相关规章制度、条令纲要,发挥机制长效作用,为队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

队伍管理方面,严格落实饮酒报备、安全隐患排查、条令纲要活动月等制度,完善大队手机管理、人员管理等制度;政治工作方面,完善教育引导机制,开展常态化理论学习,落实典型培树、党员发展机制。

后勤方面,加强经费保障,针对职业文化建设加强经费统筹、设置专项经费,充分支持;战训方面,聚焦战斗力提升,完善训练演练、组训培训、比武考核机制,特别是强化与核电基地联勤联训,加快推进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课题战略合作事宜。

凡此种种,都有效推动职业文化建设走深走实、见力见效。

接下来,大亚湾特勤大队将继续深挖战斗文化内核宝藏,不断培育消防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广大消防员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奋力谱写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新篇章。(大亚湾特勤大队)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