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精河10月24日消息(记者姜茸 通讯员马海玲)天山北麓秋意正浓,10月21日,精河县下天吉水库下游迎来15万尾特殊“生态居民”——裸重唇鱼苗在此“安家落户”。这场由博州生态环境局精河县分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水利局等多部门联动的增殖放流行动,不仅标志着精河冷水鱼养殖产业迈出关键一步,更在天山北坡绘就了一幅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交织的生动图景。

当日,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二期工程2025年度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启动。从鱼苗质量验收、水质适配检测到精准投放入水,全程严格遵循科学规范。这些体质强壮的鱼苗入水后迅速四散游弋,展现出优异的环境适应能力,为高成活率奠定基础。

新建的鱼类增殖站 (央广网发 莫新沔 摄)

从水库投放鱼苗 (央广网发 马海玲 摄)

为守护精河水域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2022年10月,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二期工程建设管理局投资2100万元,在下天吉水库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鱼类增殖站。站内配备专业养殖车间、孵化车间及生态再生水系统,为土著鱼类繁育提供全方位保障。今年5月,该局携手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珍稀土著鱼类人工繁育,6月初首批15万尾新疆裸重唇鱼苗成功孵化,为此次放流奠定坚实基础。

“这是博州首次建立鱼类增殖站,今年7月已全面投用。”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二期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邱明路介绍,此次投放的鱼苗以浮游生物为食,将有效推动精河流域水生态修复,优化水域种群结构。作为天山北坡高海拔冷冽水体的优质栖息地,下天吉水库的纯净水质恰与裸重唇鱼“耐寒性强、喜低温清洁水体”的生态特性高度契合。

工作人员正在投放鱼苗 (央广网发 莫新沔 摄)

这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的裸重唇鱼,2004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水生野生重点保护动物,2021年晋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野生种群稀少,对水温波动、水质优劣、水流状况要求极为苛刻。下天吉水库作为精河县重大民生水利工程,不仅筑牢了防洪减灾与城乡供水的“生命线”,保障全县农业灌溉需求,更因高海拔冷冽水质成为冷水鱼生存的理想家园。

博州水利局二级调研员赖卫东说:“今年博州首次在精河下天吉水库开展裸重唇鱼增殖放流,这是改善水域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仅为精河水域生态修复注入新动能,更通过优化生物群落结构,生动诠释了‘鱼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博州建设再添新彩。”

此次放流活动,既是精河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在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为当地冷水鱼特色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让天山北麓的生态画卷因这抹灵动的“鱼影”而愈发生机盎然。

编辑:丁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