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16日消息(记者何智康 郭振丹)万里长江奔流入海,位于江海交汇处的上海崇明,迎来了一场速度与激情交织的全球顶尖体育盛会。
10月14日至16日,2025年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精彩上演,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名顶尖车手在总长348.6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她们以车轮作笔、以汗水为墨,在绿水青山间尽情驰骋,充分彰显竞技体育“她”力量,也展现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大好风光与蓬勃朝气。
车手盛赞:赛道很棒,观众很热情
作为全球女子公路自行车最高级别赛事之一、中国境内唯一的女子世巡赛多日赛,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历年来以“高级别定位、高竞技水平、高全球曝光度”而著称。本届赛事的参赛阵容囊括了5支女子世巡队、2支女子职业队及11支女子洲际队,其中就有世界排名第三的阿联酋ADQ车队、排名第四的历德崔克车队等劲旅。
为期3天的比赛分为3个赛段(崇西108.6公里、崇东128.6公里、崇中111.4公里),在崇东赛段最后500米的冲刺中,各支车队队员纷纷为“冲刺主将”开道,范·罗伊延·索菲在阿联酋ADQ车队队友的护送下率先撞线,随后高举双臂庆祝胜利。她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比赛条件很棒,赛道平坦,非常适合冲刺手发挥。沿途还有很多热情的观众,他们的欢呼给我提供了能量。”
明珠湖附近的赛道两侧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央广网记者 何智康 摄)
还有一支“全华班”参赛队伍同样收获关注。中国丽以芙女子职业队的车手赵旭提到,“我很高兴来崇明参赛,为了热爱全力以赴。”领队王燕云表示,“我本身也是女性,也热爱骑行,我们办职业队的目的就是挖掘、培养更多优秀的女孩子,在国际赛事上斩获好成绩,展现中国女性的力量。”
全民共享:创新模式构建骑行新生态
本届赛事的最大亮点在于创新推出“1+3”赛中赛模式,构建了专业与大众骑手同台、互促的赛事新生态:吸引超2500人报名的环崇明岛公路自行车公开赛暨TREK100,汇聚全国十余支优秀俱乐部车队车手的长三角公路自行车精英赛,面向2岁至5岁孩子们的小小滑步车赛SKIDS环崇明赛站,均为今年世巡赛的配套赛事活动。
崇明区体育局副局长俞永峰表示,此举正是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世巡赛这样的顶级赛道”,真正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他呼吁更多骑行爱好者亲身来到崇明:“我们各个俱乐部每周都会组织骑行活动,每个乡镇都推出了适合骑游的特色线路,也希望大家去挖掘自己的专属线路,在骑行的过程中享受运动的快乐、欣赏崇明的风景。”
在崇明新城公园开展的赛事配套文旅活动(央广网记者 何智康 摄)
“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已经开展好多年了,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为我们崇明增添了很多光彩;这几天晚上的无人机秀、乐队表演,还有骑行用品拍卖、荧光夜骑,丰富了我们的夜生活。”在赛事期间,“自行车+生态文化”特色主题的嘉年华活动同步举行,崇明本地人尹先生与妻子来到崇明新城公园,沉浸式感受现场热闹的氛围。不论是“悠哉骑妙夜”的精彩演出,还是集本土美食、非遗文创、互动体验于一体的“骑遇烟火集”,全方位的文体商旅农联动让这场专业赛事成为“全民参与、全龄友好”的盛会。
生态赋能:“文旅商体展农”融合发展
“沿途风景非常好看”“经过上海长江大桥时,内心很震撼”“一路上树太多了,好看是好看,无人机拍摄时得好好找角度”……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的成功举办,是崇明岛长期坚持“生态+体育”融合发展路径的缩影。
自2001年开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以来,崇明已成为上海水体质量最佳、空气质量最优、林地面积最广的区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净土”,为自行车等户外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天然场地。
车手骑行至上海长江大桥路段(央广网记者 何智康 摄)
近20年里,从全国赛、国际赛到世界杯赛,崇明组织筹办的自行车赛事级别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崇明不仅高标准打造了覆盖全岛的休闲自行车绿道网络,更通过持续举办各级别自行车赛事,使骑行文化蔚然成风。
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静表示,“每天早上七八点钟,路上经常能看到我们本地的自行车爱好者,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七十几岁都有;我们的陈家镇地区也在建设‘自行车小镇’,相信未来能为更多人提供骑行、休闲的好去处。”
从全区小学普及“人人会自行车”课程,到出台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吸引体育企业入驻,崇明正系统性地培育体育产业新动能。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崇明将进一步释放“体育赛事搭台引流、文旅商体展农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