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丽水10月16日消息(记者 杨正弘)“通过轨道输送的饲料撒得特别均匀,鸡粪直接排到下方传输带运走,鸡蛋自动滚到传输带上,饲料灰尘也不会沾到蛋上。”
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纪日兰家庭农场,负责人纪日兰拿起一枚鸡蛋笑着说:“你看,很干净对吧。”走进该农场,一排排整齐的鸡舍映入眼帘,没有异味,轨道自动运行,一切井然有序。
“过去清粪、撒饲料都要人工负责,掏蛋捡蛋也得伸手进去。”纪日兰说,如今,智能化养殖已成为现实。
自动喂料机成为关键角色。一栋容纳四万只蛋鸡的鸡舍,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投喂。数字管控中心通过喂料机精准控制每顿饲喂量,高效又便捷。
农场内的智能化养殖鸡舍(央广网记者 杨正弘 摄)
巡检机器人则成为了这里的“超级管家”,独自就能管理超过七万只蛋鸡。它每天一早按设定路线巡检,借助高清摄像头扫描每一只鸡的状态,统计进食、健康、数量、产蛋乃至体重数据,辅助饲养员精准投喂。
通过AI技术,机器人还能自动识别死鸡、弱鸡、病鸡和绝产鸡,工作人员可迅速定位处理问题鸡笼。捡蛋环节也完全自动化。捡蛋机将鸡蛋依次送出,经天桥、天梯运至装托区,最后由工人装箱。
两条自动传蛋线日均收集鸡蛋近7万枚,产蛋量实现翻番,高峰期产蛋率维持在95%以上,全年平均超过85%。目前,该农场已建立起全流程机械化养殖模式,真正步入高效、精准的数字化养鸡新时代。
纪日兰家庭农场是松阳县推动农业智能化转型的缩影。近年来,松阳不断推进种养殖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向规模化、智能化转变,积极培育数字化种养基地,推广基地“物联网+”种植、“大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对种植、采摘、病害防治的全程监控、溯源和科学管理。
“自从全部智能化以后,我们简化了装备人工和流程,鸡笼的组数也放得更多了。”纪日兰算了一笔账,原先两栋鸡舍只能养3万只鸡左右,现在增加到了约7万只鸡,工人的数量却还是和以前一样。
鸡舍养殖移动端智能物联系统(央广网发 松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一切得益于浙江较早嗅到了智慧农业的机遇。2025年7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高质量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加快农业数字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助力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三农”标志性成果。
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浙江省将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000家、未来农场100家。同时,方案明确,实施三大行动,其中包括推进畜牧养殖智慧化,实现畜禽养殖生产、疫病防控、管理、调运等环节的精准控制、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管理服务。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数字技术让资源利用和农产品供给从传统粗放变得精准高效。浙江智慧农业的探索表明,数字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充满创造力的产业变革。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