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10月14日消息(记者杨贇 实习记者牟宏鹭)你有多久没有完整地睡个好觉了?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达48.5%,相当于有超5亿人在夜晚辗转反侧。
“失眠了,要不要去医院?不去太痛苦,去了又觉得不算大病。自己上网查,信息乱七八糟,真不知道该信谁。”这样的矛盾和无助,是许多失眠者的真实写照。
今年7月,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新职业信息,“睡眠健康管理师”作为健康管理师新增工种,正式走进大众视野。
“我们为普通人提供了新的支持路径,在“硬扛”和“就医”之间,人们多了一个专业而温和的选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近20年睡眠健康管理经验的陈钢表示,睡眠健康管理师并不替代医疗,而是通过科学监测、系统评估、个性化方案等,帮助人们重建健康的睡眠节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陈钢正在指导来访者入眠(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陈钢介绍,在众多干预方法中,艺术疗愈(也称为“表达性艺术治疗”)尤其受欢迎。其形式涵盖绘画、音乐、舞动、游戏等,核心在于绕过语言屏障,直抵情绪深处。“许多睡眠障碍源于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日间压力。艺术表达像一个安全且自由的‘情绪出口’,让潜意识中的压力得以具象化,被压抑的能量得到释放,为自然入睡创造了至关重要的心理条件。”
陈钢引导来访者进行表达性艺术治疗(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陈钢坦言,作为睡眠健康管理工作者,能帮助更多人找回一夜安眠的幸福,是他最骄傲的事。他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深受职场压力困扰的年轻人,在经历半小时的引导疗愈后,竟进入了久违的深度睡眠状态。“他醒来后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精力充沛的感觉了。”
来访者在疗愈过程中完成的画作(央广网发 牟宏鹭 摄)
如今,受工作、学业等压力影响,人们的睡眠问题日益普遍,对睡眠健康管理师的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管理睡眠,拥抱一种更积极、更前瞻的生活理念。”陈钢欣慰道。
“睡眠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化,为睡眠健康产业注入新动力。对此,陈钢期待:“未来更多从业者可以通过考试‘持证上岗’,推动规范化、专业化。服务更精准、社会认可度更高,就能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睡眠。”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