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12日消息(记者郭振丹)10月11日,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的2025上海“敬老月”启动仪式举行。现场,由上海市老龄办、市委老干部局、市教委联合编制的《老年人数字素养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5年上海市老年人数字素养综合得分达到0.5391,较2020年的0.4567提升18.0%,上海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显示,上海老年人智能手机拥有率从2020年的78.5% 提升至87.3%,增长8.8个百分点。网络接入率超过90%,数字基础设施覆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通过测算,上海老年人数字接入素养在数字能力差异中权重为56.65%,“能否接入”仍然是区分老年人数字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在数字接入素养的二级指标中,数字应用接入(权重61.35%)比数字设备接入(权重38.64%)更为重要,反映了从“拥有设备”到“会用应用”的能力跃升。

报告指出,在上海,女性老年人在数字设备拥有率(89.1%)、应用下载能力(66.8%)等方面均优于男性,特别是在社交应用使用上表现突出,体现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参与的性别特征变化。同时,高龄老年人(75岁以上)在所有维度都表现出明显劣势,在数字应用接入方面困难最大;低学历老年人在数字知识素养方面表现较差,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独居老年人由于缺乏家庭支持,在数字学习方面面临更大困难。

报告表示,数字素养水平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社会参与度、健康状况等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数字素养较高的老年人在获取信息、维护社交关系、享受便民服务等方面表现更好,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人工智能时代带来新挑战,仅34.7%的上海老年人对AI技术有基本了解,对隐私风险、算法偏见的认知更为缺乏。

据了解,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截至2024年年末,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577.6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7.6%。此报告基于全市16个区5000份有效问卷,全面呈现五年来老年人数字素养发展轨迹。

接下来,上海将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短期聚焦医疗健康、移动支付、政务服务等高频需求场景突破,中期完善支持生态系统,前瞻布局技术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包容性数字化转型,助力每一位老年人共享数字时代发展成果。

编辑:何智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