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8月15日消息(记者栾小琳 实习记者任浪萍)岁月静好,因有法治护航。8月11日至13日,由公安部主办的“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贵州,探寻黔贵大地人民警察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打造“一站式”中心,构筑执法办案新格局
走进贵阳市公安局观山湖分局执法办案中心,划分整齐的办案区域让人印象深刻。
过去,公安部门执法办案在时间成本、工作效率、民警负担等方面存在时间长、效率低、负担重等问题。如何突破?观山湖公安分局执法办案中心提供了经验。
据悉,观山湖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集执法办案、案件管理、涉案财物管理为一体的“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构筑了减负、增效、安全、提质的执法办案新格局。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中的涉案财物管理区(央广网发 任浪萍 摄)
中心紧紧围绕“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入践行省公安厅“八大警务”和市公安局“三个一”改革部署,打造了以“四全四支撑”为架构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即以全资源汇聚、全警种协同、全过程监督、全链条延伸为抓手,做实数据支撑、安全支撑、合成支撑、专业支撑,成为贵州公安的“金名片”、法治贵州建设的“好窗口”。
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中心可快速调用省、市各警种系统资源,民警通过“贵警110”向中心发起入区预约申请,实现人员未到,情报先行;通过技术赋能,有效防止嫌疑人冒用身份,自动关联警情、案件及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入区台账,入区登记时间缩短80%;同时引入物价鉴定、资金缴纳、医疗体检等辅助办案资源,推动各类业务数据网上流转,最大限度减轻办案民警负担,提升执法办案工作效率,办案用时平均缩短5.5小时以上。
中心聚焦“警情、案件、人员、财物、卷宗、场所”等执法要素,整合执法监督数据资源,构建执法监督全息平台,实现了一网监督、一屏展示。
依托“有警未受”模块,优化警情、案件全量巡查,及时发现纠治执法突出问题,实现由警情到案件的闭环管理,全区及时受案率达100%;对在侦案件卷宗、未破案件卷宗、办结案件卷宗分类集中统一管理;建立涉案财物跨部门共管机制,采取“服务外包”模式,推动建设观山湖区涉案财物共管中心,依托系统实现涉案物品“移单移责不移物”。
对异常情形等实时监测预警,实行“日清零、月评查、季整治”,确保执法问题智能预警、实时推送、限时整改;推动派出所执法监督组实体化运行,完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责任链条,构建执法评查、执法巡查、复盘问责等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形成对执法活动的线上线下立体化全方位管控。中心成立至今,执法安全事故“零发生”。
新技术装备强支撑,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虽已立秋,但暑热未消,因此,仍有不少群众选择到河边、水库等感受清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5.7万人,城郊及乡村的河流、水库、鱼塘等水域,溺亡事件频发。面对这样的问题,公安部门又该如何应对?
“都匀市公安局温馨提醒您,河水较深,请勿下河游泳,珍惜生命。”这是都匀市公安局警用无人机发出的提醒。无人机技术的运用,为公安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
警用无人机(央广网发 任浪萍 摄)
据悉,都匀市公安局目前在城区新建立6座无人机工作站,配备喊话、热成像、夜视、可变焦等行业级警用无人机25台,实现了无人机和飞手、派出所、专业警种全覆盖并全部纳入智能飞控平台集群作战。充分发挥“两高一快”的优势,拓展无人机在指挥调度、交通管理、活动安保、侦查破案、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多场景应用,形成了“无人机+N”警务运行模式。
为更好护航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都匀市公安局还组建了“匀城空中快警队”,开展接处警实时支撑、高空侦察、视频追踪、抢险救援等工作;组建“匀城空中交警队”,开展校园安全护学保畅、道路巡查、交通疏导、事故处理等工作;组建“匀城空中网格员”,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反诈宣传、隐患排查、综合治理等工作。
同时,深化无人机随警作战机制,设置“智慧飞+人工飞”常态低空巡线22条,与智能穿戴设备、警用无人车、警用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多场景实战应用,形成“空地一体、人机协同、效能倍增”的发展格局。
今年2月,都匀公安利用无人机空地协作找回了一位走失的痴呆老人。“喂,是110吗,我母亲走失了,麻烦你们帮忙找一下……”2月20日上午,沙包堡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众的报警求助。
接警后,民警争分夺秒开展找寻工作,通过视频巡查及走访调查,锁定老人最后出现地点后,立即通过“贵警110”发起协同,各支撑警种通过人、机(无人机)、犬开展拉网式搜寻。终于,无人机在山顶的一个草堆里发现了老人,地面警力迅速前往救援。
无人机发现老人时的画面(都匀市公安局供图)
科学执法促平安,旅游警务护旅途
当下,正值暑期旅游高峰,作为拥有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4A级瑶山古寨景区、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等多个景区景点的黔南州荔波县,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期。荔波旅游警务在这样的考验下,交出了一份安全有序、广泛赞誉的公安答卷。
荔波小七孔景区(央广网发 任浪萍 摄)
荔波旅游警务结合实际打造了与旅游城市相匹配的操控平台。汇聚多套AR实景、上千个天网雪亮探头、多路社会资源,200多套人像车辆卡口,上千余路平安黔哨和自主研发灯杆定位报警系统,融通全县829家旅店业信息,高铁、机场、客运和景区票务系统数据,和智慧交通核心数据,创建了“荔波县旅游警务智能管控平台”,对客流车流物流等提前分析研判,形成事前感知、科学布警的旅游警务新模式。
灯杆定位报警系统有效解决了游客、群众报警时不清晰自己所在地的情况,报警人通过查找附近灯杆,并上报灯杆编号,即可被民警快速定位。
可没有灯杆时,又该怎么办?荔波瑶山派出所的民警们用“脚步”给出了答案。
今年“五一”,广东游客罗先生一家自驾来到荔波游玩,结束后找不到停车位置,无奈之下拨打了报警电话。“我只记得停车在一个大转弯、旁边有一条河,还立了一块广告牌。”根据罗先生口述,民警很快带着他们找到了车。
瑶山派出所的民警们(央广网发 任浪萍 摄)
这样的情况对于瑶山派出所的民警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在巡逻途中遇到群众问路,大到每家民宿旅馆、餐饮饭店,小到每个街头转角、便利商店,派出所人人都是“活地图”,靠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访。
2023年至今,荔波旅游警务已接受游客咨询25.5万余人次,帮助游客寻人找物1310余次,广大游客寄来感谢信、锦旗110余件。
近年来,贵州省公安机关案件办理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下一步,我们将以‘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为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实际行动践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持续推动贵州法治公安建设迈向新台阶,取得新进步。”贵州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总队长黄坚表示。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