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嘉兴8月12日消息(记者 尚天宇)从一滴水出发,汇聚一条江,奔涌一道潮,滋养一座城,毗邻钱塘江的海宁,因潮而生,因潮而兴。
旅游市场持续回暖,演唱会经济成新增长点,老城复兴项目焕发新生……近年来,海宁全力打造“国际品质潮城”,这一城市定位,透露出的是明确的发展方向、鲜明的城市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海宁潮城,潮在何处?
文旅消费潮:文旅软实力愈加凸显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出品的大型地理人文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一季第二集《人水相依》在央视CCTV-10科教频道播出,镜头聚焦北纬30度线上的浙江嘉兴海宁钱塘江大潮。
沿着堤岸远远望去,海宁潮自东方奔涌而来,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鱼鳞潮、对撞潮、二度潮、兜潮、波纹潮、龙鳞潮,奔涌中的潮水不断变换形态,实现“一潮九看”。
海宁潮吸引众多游客(央广网发 潘玲珑 摄)
以观潮为核心,海宁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活动——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节,该活动涵盖潮神祭祀、民俗表演等多种内容,已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潮涌,万物兴。文旅融合的海宁还着力打造盐官潮乐之城,集合“古镇+音乐+大潮”元素,“一潮九看”的海宁潮、网红“潮墙”等屡屡刷屏出圈。壮观澎湃的自然奇景、厚重璀璨的人文底蕴……今年上半年,海宁文旅抢抓风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累计接待游客986.2万人次,旅游收入81.4亿元。
海宁老城街区航拍夜景(央广网发 海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何让海宁潮的“流量”变成文旅消费的“留量”?海宁举办的高规格体育赛事、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一方面打出“运动海宁”的城市品牌,另一方面擦亮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名片。
文创岛、潮乐之城、美丽乡村风景线活起来了,神仙湖景区、深蓝计划礼堂动起来了,潮涌千年的海宁潮,滋养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海宁人,潮城的文旅软实力愈加凸显。
科技创新潮:产业集群“聚链成势”
在国际品质潮城塑造上,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
海宁企业发布全球首个通用超声多模态大模型(央广网发 海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前不久,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入驻企业海豚智声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发布全球首个通用超声多模态大模型,助力超声人工智能(AI)从“特定场景算法”向“全领域通用模型”发展,这正是海宁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生动缩影。
创新成果领先上市,龙头企业加速集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海宁生命健康产业不断突破。今年上半年,海宁入选“2024年62个千亿县GDP排名”,位列全国第34,浙江省第8。千亿GDP的海宁,与背后的“241”产业布局密不可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成为海宁发展的强大引擎。
8月,海宁召开了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宁新篇章的新征程上,发出“敬业奉献创新业、猛进如潮再出发”的号召,引领全市上下建设一个高质量、现代化的新海宁,这对海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宁潮城宜居宜业宜游(央广网发 肖陆兴 摄)
传统产业优势扩大,发布转型升级“33条”政策,推动皮革、家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新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落地一批生命健康、新能源、半导体项目,加速产业集群形成“聚链成势”效应。
潮城海宁,正在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嘉兴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正徐徐走来,可以看到,不断放大的“潮”文化符号,正在将“海宁潮”变成“潮海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