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8月13日消息(记者龚雯)8月1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成效。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忠在答央广网记者问时表示,“将继续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坐标,推动民生保障从‘保基本’向‘高品质’跃升。”

央广网记者提问(央广网发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央广网记者:

“十四五”期间,人口结构转型带来新挑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凸显。请问,在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和满足民生新期待方面,福建省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忠(央广网发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忠:

“十四五”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破解人口结构转型带来的新课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热切期盼,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公共服务“随人走、优布局”。我们深刻认识到,人口流动是趋势,服务均等是方向。为此,我们坚持“公共服务跟着人口走”的理念,大力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向乡村覆盖。支持每个县至少办好一所优质高中、一所达标医院,筑牢县域公共服务根基。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基本覆盖所有乡村学校。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9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医保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医保服务“村村通”或“就近通”,打通医保惠民“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5G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和九成以上行政村,“千兆网络到户”在乡镇以上区域实现全覆盖,借助信息化“云梯”,将更多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送到乡村、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二是提升服务品质,扩容优质供给“上好学、看好病”。我们深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我们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需求,持续扩大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让更多孩子“上好学”,“十四五”以来新增各级示范性幼儿园703所,8个县(市、区)被教育部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90%学生在达标高中就读。实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推动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试点。黎明职业大学升格为职业本科,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获批招生,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入围建设学科7个、比上一轮增加1个。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和本科学位扩容,助力更多学子“上好大学”。

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以及1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建设,实现地市全覆盖,让“大病不出省”成为现实。仅复旦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开诊四年来,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13项,其中120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利享受到“国家队”水平的高精尖医疗服务,极大提升了健康获得感和安全感。

三是筑牢民生底线,织密保障网络“保基本、兜住底”。我们坚持底线思维、普惠共享,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先后印发实施《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和2023年版,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84项基本公共服务,明确政府保障边界,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城乡居民省定基础养老金标准从2020年的每人每月130元提高至2024年的170元,年均增长6.8%。2024年福建省城乡低保年平均标准达10112元,特困供养年平均标准达25380元,比2020年分别增长22.4%、18.2%。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位居全国第十位、第五位,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兜住了民生保障的“网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坐标,推动民生保障从“保基本”向“高品质”跃升。同时,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让每一项政策都带着温度,让每一份投入都惠及百姓。

编辑:罗晓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