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8月7日消息(记者唐磊)夏日的济南,上午10时,室外温度已经逼近35℃,在国铁济南局济南车辆段济南客整场,客车检车员头顶烈日,手提10余斤的工具包,在各股道间往返穿梭,为一列列客车开展“全身体检”。
“列车运行一趟,空气中的灰尘易附着到空调回风网,容易造成通风不畅,制冷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列车入库之后,每趟车都需要清洗。”在T179次列车上,济南库检车间修理乙班工长曹振萌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拆洗车厢内的空调滤网。
曹振萌对客车空调滤网进行更换,确保出风健康(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室外作业毫无遮挡,烈日下的检车工作强度倍增,平均每趟车检查需1个多小时,期间要不断重复弯腰、探身、下蹲等动作。曹振萌每天要带领16名组员对检车班组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处置,确保每一个部件、每一项参数都符合安全标准。
暑运以来,高温天气频发,济南车辆段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既有客车检修单位,承担着开往全国各地的70组1157辆旅客列车的检修任务,较往常增加了20%,曹振萌所在的车间承担了单位约一半的工作量。实行三班制,每天从早晨8点开始,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才结束,每个班至少要工作20小时以上,行走30000多步,这是曹振萌和他同事每天的工作量。
曹振萌正在进行“点温”测试,保证温度适宜,旅客乘车舒适(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拆卸空调机组滤网时,因检修口较为狭窄,曹振萌需要借助梯子,将整个身子探进去,才能将空调滤网拆卸下来。随后,他们还得将滤网拿到车外进行冲洗。“看到的地方都必须要冲洗干净,不能有灰尘和毛屑,看着透亮才符合标准。”曹振萌说,只有从源头杜绝灰尘、杂质,才能保证出风质量,让车厢空气清凉又“健康”。记者了解到,暑运期间,他们一天要对十几列列车的空调滤网进行冲洗,每列车有16—18节车厢,每节车厢长度约为25.5米,一趟车下来,最少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
下午1时,曹振萌收到检车组发现的T135次列车某节车厢“2位端空调机组制冷效果不良”的问题,他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始进行处置。经现场查看,此项问题需要“登顶”对空调机组进行检查,由于列车空调机组设在车厢顶部,铁路工人需绑好安全带,在距离地面5米高的铁皮车顶上进行拆盖检查、冲洗空调机组冷凝器等工作。他们站在车顶外侧边缘,站立的地方仅有一只脚的宽度,方寸间辗转腾挪,既考验技术又考验心理素质。经过60分钟的激烈奋战,问题处置完毕,后经现车试验,列车空调制冷正常。
一天下来,曹振萌不停在客整场内穿梭,协调、处置、作业,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脸上、胳膊上布满汗珠,后背上已经有了泛白的汗渍。
曹振萌正在进行“点温”测试,保证温度适宜,旅客乘车舒适(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下午2时,列车即将出发,执行值乘任务的两名乘务员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列车出库前的最后检查,仔细核验车辆各项性能指标,对车厢提前进行“预冷”,力争在车辆始发前1个小时,将车厢温度降至24℃—28℃的舒适范围。这是国铁济南局车辆系统为提升旅客舒适度,保障旅客“清凉出行”专门制定的一项特别举措。
“我们会在列车出库前1小时开启空调强力制冷模式,并实时监测各车厢温度,确保旅客上车时温度适宜。”济南乘务车间乘务队长夏磊介绍。18节车厢,从东到西,单程就要将近40分钟的时间。
车厢内温度逐渐降了下来,但乘务员的衣服却已被汗水浸湿。车厢外,列车逐渐启动,载着清凉驶向远方,而曹振萌和他的同事们,又开始为下一趟旅途忙碌起来……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