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8月6日消息(记者庞淼 实习记者索广超)“当一天党员,做一天志愿者,这些闲事我管定了。”电话那头,姜晓波的声音朴实而坚定。拥有30多年党龄的他,如今获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爱管闲事”,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
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60位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个人和群体获此殊荣,姜晓波是其中的一员。面对罪犯行凶杀人,他毅然决然挡在受害者前面,阻止事态继续恶化。获得了这份国家级的荣誉,姜晓波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也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救人不过是普通人面对危急时的本能反应,遇到这种事情谁都不能袖手旁观。”
姜晓波获表彰(央广网发 嫩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时间回到2021年12月20日13时许,嫩江市嫩江镇军民路上发生恶性凶杀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因债务纠纷酒后行凶,将任某夫妇刺倒在地,此刻正挥舞着10余厘米长的卡簧刀扑向任家儿子任某某。“当时突然听见有人求救,看见七八米远的地上躺着一个年轻人,另一个人举着刀要往年轻人身上扎,太吓人了!”姜晓波在回忆中提高了声调。此时他路过此处,几乎没有犹豫,猛地冲上前,双手死死攥住张某持刀的右臂,将自己的身体顶在了刀尖与任某某之间。
“那人头上(犯罪分子)全是黏糊糊的血,劲儿特别大,刀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就想着‘不能让他再伤人’。”姜晓波说,那一刻脑子里根本没有考虑自身安危,“害怕?没有时间犹豫。退了,那孩子命可能就没了。”为防止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他一边劝说犯罪嫌疑人,一边朝着任某某大喊“快跑!快跑!”,直到看着年轻人踉跄着躲进屋里,他才松了一口气。这场短短几分钟的生死较量,他用果敢与担当,阻止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姜晓波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央广网发 嫩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举动,源自家庭的熏陶。姜晓波出生在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父母均为共产党员,自幼时起,双亲便时常教导他要待人友善、乐于助人。
“每年‘七一’党的生日时,波哥(姜晓波)都会给社区的党员讲一些党史故事,传递正能量。”嫩江市嫩江镇繁华社区党委书记赵丽丽印象深刻。每年“六一”,姜晓波都会拿着文具、书本到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家中坐一坐,关心孩子学习与生活状况。一有时间就去探望社区五保户和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唠家常、讲讲新鲜事,耐心地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他(姜晓波)不爱说漂亮话,却总在默默做事。”社区志愿者李姐说。
恰逢暑假,趁着青年大学生志愿者集中返乡,社区打算安排一场分享会,邀请姜晓波讲讲自己的故事,彰显榜样的力量,让这份扎根日常的热忱能像种子一样在年轻人心里发芽。
姜晓波关心老人近况(央广网发 嫩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姜晓波依旧每天穿梭在社区的街巷里,那张“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证书,于他而言不是终点,而是继续“管闲事”的动力。正如他在朋友圈写道:“我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看到活儿必须得干了。”这段朴实的文字,恰是他的行动写照:只要群众有需要,这份挺身而出的勇气就永远在。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