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伦贝尔7月22日消息(记者李春雪)记者22日从呼伦贝尔市农牧局获悉:我国首个专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装备智造产业园——呼伦贝尔高标准农田装备智造产业园正全速推进建设。这一总投资4.8亿元的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将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项目施工现场(央广网发 鲁辉 摄)
记者在位于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扎钢筋、搭脚手架、砌墙板等作业,各类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据产业园总经理黄杰明介绍,项目已全面进入放线、挖槽及钢筋材料准备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实验室、办公楼、展厅及厂房的主体结构封顶,并力争在春节前完成实验室的装修工作。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东北黑土地区”明确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域,并配套了取消产粮大县资金配套、提高中央和省级补助等有力支持措施。呼伦贝尔市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每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400万亩(居自治区首位),产量稳定在132亿斤以上。为落实中央要求,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该市每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超100万亩,并着力强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国华表示,产业园规划建设约5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旨在填补该市农田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园区将通过市场化运作,集聚约40家专注于农田装备制造的材料商、制造商,并引进专业实验室及质量检测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助力实现农田建设装备的“自主可控”,为高标准农田项目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
黄杰明透露,团队特别引进了技术领先的新疆团队,将其先进的生产和种植技术本地化,推动研发适应寒地作业的新型农机装备。项目预计2028年全面投入使用,建成后每年可产生约5亿元的经营业绩。
呼伦贝尔市农牧局副局长李永鑫强调,该产业园将原材料和装备制造厂商聚集起来,形成合力,显著提升呼伦贝尔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质量与效率,实现“同等质量价格最优”,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丰产丰收提供强力保障,成为呼伦贝尔市乃至自治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先锋力量”,并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打造可借鉴的“呼伦贝尔样板”。(参与采写:鲁辉 孙鹏)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