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绥化7月22日消息(记者陈显春)入伏后,午间的阳光灼热。在绥化海伦市东风镇仁东村的一块菜园里,6名村民顶着烈日正在菜园里劳作。“今年仁东村规划出114块专属菜园,推出‘我在仁东有块田’定制活动,主打绿色有机种植,菜园刚一推出便被订购一空。”东风镇仁东村党支部书记曲伟君说。

管护小菜园(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今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大力推进定制农业发展,打造“我在绥化有亩黑土地”品牌活动,推出特色专品、大宗集团、信息物联网、土特产品、特色养殖、特色种植6种定制模式,其中利用农村闲置庭院打造出的“定制小菜园”生意红火。当地面向城市居民,发展菜园认领定制,把村民的农村菜园、农家院变成市民的小菜园、后花园、微农场,探索出符合地域实际的定制农业项目。

定制农业在仁东村推出较早的是温室果园,开始是葡萄采摘,后来温室里种植了大樱桃、油桃等高端水果。“在我这订购一棵樱桃树或桃树就赠送葡萄,你今年定制花多少钱,来年即便涨价了你的价格不变。”曲伟君把这种定制模式称为“定制+营销”,保证每棵树果实最低产量,如果不够分量会为订户填补。因此,仁东村的定制供不应求,主打差异化,始终走在前沿。

定制菜园中的樱桃树(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海北镇西安村是旅游村,定制小菜园增加了村里农民的收入。村民王英侠就是直接受益者。她说:“一年多收入一万多元,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事。”

据西安村党支部书记赵立波介绍,村里跟电商公司签订了油豆角订购合同,分配给村民利用小菜园种植,总计75亩、30多万斤。合同价每斤2.5元,高于市场价。

海伦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海伦市定制农业产值预计达16亿元,带动农户增收超5000万元。

定制小菜园里的豆角(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在绥化市绥棱县上集镇大兴村的一片草甸里,10多万只呆头鹅的叫声离很远就能听得见。据大兴村呆头鹅养殖合作社理事高凯介绍,这是第二批鹅,第一批已经出栏7万只。今年养殖量达30万只,是哈尔滨呼兰区一家企业订购的。“头一批出栏的鹅每斤7.3元,一只比市场多卖3块钱吧,价格稳定不压价,定制的好处就在这,你要啥品质就给你养啥品质的,既能保证数量也能保证质量。”高凯说。

高凯试水温(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西南村依托“稻田公园”AAA级旅游景区,先后整合出70多个闲置小菜园,并精心规划推出“寻味西南 梦归田园”小菜园定制活动。

“这些小菜园雇用村民打理,既让留守村里的村民增加了收入,也给闲置菜园的主人带来了利润。”村会计闫学臣说,“我们提供自营、半托管和全托管三种灵活定制模式,每到周末,城里人成群结队来菜园采摘。”

西南村村民孙兆学在山东青岛居住,这几天他刚返回西南村的家,看着前后院小菜园长满了应季蔬菜,他一脸喜悦:“小菜园能给我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以前像我们这些不在家的,小菜园没人种,就荒废了。”

据北林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组副组长李万新介绍, 近两年,北林区把发展定制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业态、新引擎,聚焦城市消费群体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大面积开展“我在北林有亩黑土地”活动,重点在共享菜园经济、北林香米定制上集中发力,通过体验定制、托管定制、众筹定制等方式,开发利用农村小菜园2019个,产值可实现1000万元;北林香米定制面积5000亩,产值可实现6500万元,对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挥较大拉动作用。

孙兆学在菜园里摘黄瓜(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黑龙江省为推动定制农业发展,制发了《推进全省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构建以稻米定制为主导,鲜食玉米、寒地果蔬、优质畜禽产品等优势特色品类定制为补充的“一强多精”发展格局。目前,全省种植定制基地面积达到138.7万亩。

编辑:马俊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