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7月18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高岩 董晓妮)在陇东黄土高原上,有一种农作物,被当地农民称之为“金针”,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黄花菜。眼下,正值黄花菜收获季,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东坪村庆阳天佑祥黄花菜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金灿灿的黄花菜缀满枝头,村民们正趁着朝露,抢收新鲜花蕾。
庆阳天佑祥黄花菜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央广网发 董晓妮 摄)
“我们凌晨四点就开始采摘,手脚快的每天能摘一百多斤。”西峰区后官寨镇东坪村村民巨粉绒一边采摘黄花菜一边说,“除了采摘收入,我还在合作社参与晾晒、烘干等工作,日收入能达到200元。”
像巨粉绒这样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黄花菜采摘期虽短但用工需求大,合作社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更让大家实现了“家门口赚钱,农活家事两不误”的愿望。
盛开的黄花菜(央广网发 高岩 摄)
2014年,后官寨镇东坪村村民索银祥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黄花菜70多亩,近年来合作社效益逐步提升。索银祥说:“采摘高峰期合作社日均用工45人,预计鲜花总产量15万斤,可加工干货2.3万斤。按当前市场价测算,总产值近60万元。”
为了延伸产业链,索银祥先后投资建设了晾晒场地,购置了蒸汽锅炉等加工设备。如今,合作社不仅加工自产黄花菜,还收购周边客商和农户的产品。经过初步加工的黄花菜远销广东、上海、四川等地。
村民对刚采摘的黄花菜进行称重(央广网发 董晓妮 摄)
近年来,西峰区立足资源禀赋,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引导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模式为纽带,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黄花菜。目前,全区黄花菜种植面积达10236亩,预计今年干货总产量2048吨,真正实现了“金针”变“真金”,切切实实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