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7月20日消息(记者李雪 实习记者国琪 索广超)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起正式开启,至8月18日结束,共计30天,打破了连续十年的40天伏天。
入伏后,全国步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段。此时,不仅是“冬病夏治”的黄金契机,不少人也将其视为减肥的好时机。带着大众关注的伏天健康减肥话题,我们特别采访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三病房主任李虹霖教授,从中医理论视角出发,为大家详细解读伏天减肥与养生的科学门道。
李虹霖医生正在为就诊者把脉(央广网实习记者国琪 摄)
伏天减肥有依据,“天人相应”是核心
针对“伏天适合减肥”的说法,李虹霖指出这一观点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根据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相通的,即“天人相应”观念,她解释道,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人体阳气趋于体表,腠理开张,气血外散,利于排出废物湿浊,新陈代谢更活跃,能改善湿热等肥胖病理基础。同时,夏季因为天气炎热,易导致“苦夏”,食欲减退,若饮食习惯合理,的确能为减肥助力。但同时减肥需合理适度,正确利用伏天的自然特点科学减肥,对此,李虹霖给出了以下建议与提示。
饮食运动有讲究,顺势而为保健康
伏天减肥的饮食调理核心在于“健脾祛湿、顾护阳气”。李虹霖提醒,切勿贪凉,忌冰镇饮料等寒凉之物,多吃温饮温食和利湿健脾食物。她推荐的食谱包括早餐喝茯苓山药薏米粥,午餐吃凉拌木耳黄瓜,晚餐选择蒸南瓜等温养脾胃、去湿以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凉拌木耳黄瓜(来源:视觉中国)
运动方面则要“顺势而为,安全第一”。李虹霖建议,每天进行约30分钟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行等,早晨6-8点或傍晚7点以后为适宜运动的时间段,且需及时补水,防止大量出汗导致脱水情况发生。
市民在公园慢跑锻炼(央广网实习记者索广超 摄)
避误区重体质,特殊人群需谨慎
谈及伏天减肥误区,李虹霖特别提示三点:一是暴汗不等于燃脂,过度发汗可能导致气随津脱,引发心慌甚至休克;二是“水果代餐”中含有大量果糖,难以代谢,进而转化为脂肪;三是不能盲目照搬网络上的减重法,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差异来选择科学适宜的减重方式。
超市里的新鲜果蔬(央广网实习记者国琪 摄)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李虹霖建议老年人警惕心血管风险,儿童注重脾胃调理,孕妇以避暑和体重维稳为主,避免寒凉刺激和高温环境,控制活动强度,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形成一个热量缺口,才能科学减重。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