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雪域金秋庆丰年 乡村振兴谱新篇
我区各地多形式欢庆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连日来,我区各地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展现农业农村发展辉煌成就,唱响新时代的丰收赞歌。
雪域同心六十载,农牧欢歌庆丰收。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西藏主会场庆祝活动在昌都市察雅县吉塘镇隆重举行。昌都市农牧民民间演出队带来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歌舞盛宴,欢快的舞步踏出丰收的喜悦,嘹亮的歌声传递感恩的心声,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西藏农牧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雪域大地的深厚热爱。
农牧业是西藏的小康之基、发展之本、稳定之要。近年来,我区立足资源禀赋,出台一系列推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民就业和增收,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3日,在全区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现场,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区、林周县等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携各色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展示展销,让高原好物走进更多家庭,推动“丰收成果”向“增收实效”的有效转化。拉萨市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陈初红介绍,近年来,拉萨市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了产量和品质,农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踏入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昌西村的软籽石榴园,宛如步入瑰丽绚烂的红色海洋。望着满园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我们只能靠天吃饭。如今,软籽石榴产业已成为昌西村的‘致富密码’。”村党支部书记次仁罗布感慨地说,今年的石榴单株产量一举突破40公斤,亩均效益较往年增长15%,带动全村45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一颗石榴甜两头,产业兴旺富万家”的美好愿景正不断实现。
日喀则市素有“西藏粮仓”美誉,青稞产量占全区的50%左右。22日,日喀则市萨迦县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机械化作业观摩环节,大型收割机、播种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现场演示作业流程,直观呈现科技赋能农业的显著成效,让参与者真切感受到“科技兴农”的力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琐作乡党员志愿者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集中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困难家庭收割庄稼,宣讲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将丰收的喜悦和组织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共庆六秩成果,共话丰年丰收。为增强农牧民群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荣誉感自豪感,23日,阿里地区普兰县多油村开展了农牧民技能大赛。赛场上,裁判组从“收割用时最少、作物堆放最整齐、田间捡穗最干净”三个维度综合评定成绩;参赛村民动作麻利、配合默契,汗水浸透衣衫仍热情不减,娴熟的操作里满是对丰收的渴望与自豪。
23日,那曲市索县荣布镇人工种草基地迎来牧草收割季。当地农牧民群众齐聚草场,以“欢歌伴劳作”的方式,庆祝丰收,为牲畜储备“过冬粮”。“今年丰收节,我们在海拔约4500米的牧区,也体会了农区那样的丰收喜悦!”那曲市双湖县措折罗玛镇加吾村群众旦层曲杰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告别了蔬菜完全依赖外购的历史,收获土豆120袋、芫根95袋,千亩人工种草项目也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丰收的喜悦正化作奋进的力量,续写着新时代的华章。
(记者 杨子彦 温凯 王珊 马晓艳 黄志武 扎西顿珠 平措朗加 鹿丽娟 卢文静 汪纯 万靖 洛桑旦增 达珍 格桑伦珠 董国峰 见习记者 土旦仁青 通讯员 何炳澄 益西卓嘎 晋美多吉)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