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开“拉萨东大门” 擘画产业新蓝图
—达孜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实干实绩锻造发展活力
达孜的夏天,蓝天、白云、绿树,在清澈的河水中倒影成趣。在达孜工业园区内,高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民族手工业企业等依次排开,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让这扇“拉萨东大门”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近年来,达孜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立足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以一系列扎实举措筑牢产业根基、守牢安全底线,彰显基层治理单元在雪域高原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作为拉萨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达孜工业园区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西藏“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大局,专题召开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培训会,组织管理委员会及园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围绕“精准规划、链式发展、产城协同”核心目标,深入解读国家西部大开发、西藏高质量发展等政策红利,系统梳理高原品质农牧、藏医药、氢氧、低空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
培训中,重点聚焦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的深度衔接,明确产业禁限目录、能耗双控等刚性约束的落实机制,结合区域资源禀赋科学锚定主导产业方向。
下一步,园区将聚力构建“2+N+1”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在推动拉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以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8月,达孜工业园区开展系列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安全防护网络。
达孜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大庆安保维稳紧密结合,明确“全员参与、责任到岗、措施落地”的工作要求。随后,分层分类开展“学法规、明职责、作承诺”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复盘强化法治意识;举办安全生产演讲比赛,引导干部职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针对“用电防火”等高原园区突出风险点,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创新采用实操闯关形式举办安全技能竞赛,涵盖应急处置、设备操作等关键环节,以赛促学提升企业全员安全素养。
系列活动的开展,夯实了园区安全管理基础,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达孜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旨在持续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在产业发展方面,将以此次产业规划培训为基础,进一步细化“2+N+1”产业体系的实施路径。加大对高原品质农牧、藏医药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密切关注氢氧、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主动对接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争在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发展先机。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加强与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开展联合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此外,持续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园区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建立健全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
下一步,达孜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将在产业培育、安全治理、服务效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高原特色产业园区标杆,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达孜力量。(本报记者 黄志武)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