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康11月7日消息(记者陈锵 实习记者唐婷)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城的荣盛街上,街边一块特别的二维码展板时常引得顾客驻足。扫码进入,整条街30余家餐饮店后厨的实景操作清晰可见——食材在明净操作台上分类码放,工作人员操作规范有度,后厨空间整洁有序。

后厨服务人员制作过程直观可见(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11月5日上午,汉阴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汪思思正通过监管平台进行远程巡查。“后厨听到请回答,你们的餐饮环境情况良好,符合餐饮安全的要求,请继续保持。”她的实时指令清晰传递到监管对象。这正是汉阴县“明厨亮灶”智慧监管赋能食品安全的生动场景。

“每天都主动打开监督平台,从食材清洗到现做现卖,每个环节都透明。”一家胡辣汤店负责人杨晓琴告诉记者,顾客扫描外卖单或餐桌上的二维码便能实时了解店内卫生状况与制作流程。“透明经营虽然开始有压力,但换来顾客长久信任和安心,店面生意也随之稳步提升。”

墙上的监控屏幕可以清晰看到后厨制作流程(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唐婷 摄)

在荣盛街小吃店、各类饭馆,桌面上的小小二维码、墙上显著的监控屏幕、敞开的厨房的隔断,都已成为食客放心用餐的“定心丸”。消费者可随时了解食材储存、烹饪操作与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的规范流程,食品安全眼见为实。

“过去后厨如同食客的禁区,厨具洁净与否、操作是否合规全凭店家自述。如今一扫二维码便能实时观摩烹饪过程,这份眼见为实带来的安心,是任何文字标榜也无法相比的。”消费者沈强的话道出了众人心声。

记者了解到,汉阴县以“互联网+明厨亮灶”为核心抓手,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与社会共治,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着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百姓参与”的智慧化共治共享新模式,推动“明厨亮灶”从“看得见”迈向“信得过”,持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汉阴县市场监管局局长石良介绍,汉阴县打造县级智慧监管指挥中心,整合接入千余家餐饮单位后厨视频信号,并引入AI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未佩戴工帽、违规吸烟、有害生物入侵等7大类20余项风险行为的自动识别与秒级预警,建立了“线上预警—生成工单—现场核查—结果反馈”的闭环处置机制,显著提升了监管效率与精准度。

同时,该县通过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实施分档补贴政策(基础接入奖补至硬件改造最高3万元)、提供“一户一策”多样化改造方案等“真金白银”的激励和精准指导,有效激发了餐饮单位参与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推出“食安码”,消费者扫码即可实时查看后厨直播、商家资质等信息,实现“码上监督”;建立餐饮单位“红黑榜”动态信用监管体系,畅通消费者反馈渠道,形成了“商家晒后厨、群众评服务、监管促整改”的良性互动。

“智慧监管让监管部门能实时掌握餐饮单位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每位扫码顾客都成了监督员,真正实现了餐饮食品安全的全民参与,社会共治。”汉阴县美食行业协会会长石燕说道。酒店管理者黄友明坦言,从封闭操作到全程透明、从事后应对转为主动预防,“明厨亮灶”不仅实现“零投诉”目标,也直接带来客流、复购率提升,“它既是对品质的坚守,更是对顾客的尊重和承诺。”

“明厨亮灶”工程实施至今,汉阴全县餐饮单位后厨透明度达90%以上,后厨操作规范率从68%提升至92%,连续三年食品安全“零事故”,群众满意度达96.5%。

展望未来,石良表示将拓展监管范围,逐步将超市、药店等更多民生业态纳入平台智慧监管体系。

“明厨亮灶”工程正是将现代科技手段深度融入食品安全治理的实践硕果。汉阴县人民政府县长吴奎表示,汉阴县以“明厨亮灶”为基础保障、“社会共治”为核心目标、“智慧赋能”为实现路径,成功推动食品安全治理实现监管模式从“人治”向“智治”转变、主体责任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治理格局从“单向监管”向“多元共治”升级。“我们将持续深化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全过程监管,推动全方位治理,坚决筑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线,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吴奎说。

编辑:侯凯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