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9月30日消息(记者陈锵 实习记者陆显翊)近日,“合规经营 诚信纳税——看税收走基层”主题网评活动在三秦大地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指导,陕西省委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联合主办。由多家中央媒体、税务媒体、陕西本地媒体记者及网络正能量人士组成的采访团,深入西安、延安两地的代表性企业、税务部门及税务总局旧址,实地探访税收服务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实践,感受陕西高质量发展中的税务力量。
合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吉利汽车西安工厂的高端自动化生产,到延安嘉盛公司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中铁联集西安分公司的智能对账系统,到南泥湾农业公司的现代化种植基地……走访企业虽然行业不同、规模各异,却皆将税务合规视作经营管理的核心一环。
不少企业通过搭建数字化合同管理平台、制定内部税务管理手册、引入第三方审计等方式,构建起系统化、全流程的涉税事项风控机制。部分企业通过建立分级审核制度、开展常态化“税务健康体检”等举措,实现从事后应对到事前防控的转变。
西安宏星总经理吴高鹏说:“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合规经营、诚信纳税不仅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串联起整个产业链的生命线。”
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合规经营已成为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赢得长远发展的关键支撑。
纳税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
纳税信用不仅是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体现,更是获取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西安宏星、爱菊集团、中外运物流西北有限公司等一批A级纳税企业负责人表示,高信用等级为其在开展产业链合作、参与政府采购、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带来显著优势。中外运物流西北有限公司凭借良好纳税信用成功参与“一带一路”物流通道建设项目。爱菊集团则顺利享受到出口退税等各项税惠,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拓展海外布局的信心更足。
据悉,陕西省税务部门近年来持续深化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在金融授信、招标投标等多场景应用。今年1—8月,全省已有19.95万户企业凭借纳税信用获得银行贷款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长6.5%。
税企联动共建良好税收生态
良好税收生态的营造,需要税企双方的协同发力。“协同”成为本次走访中的关键词。 吉利汽车西安工厂借助“专员对接+专题辅导”化解政策适用难题,南泥湾农业公司通过“税收健康体检”精准适用优惠政策……企业积极参与,从“被动遵从”转向“主动共建”,税企双方在政策解读、风险预警、流程优化等环节中形成良性互动。
在西安经开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采访团还看到“智慧导税+简事快办+留言快办”等功能模块协同运作,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和实时数据分析,共同筑牢合规防线。经开区税务局的一线税务人员介绍,“通过现代化、数字化的手段,现在办税业务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线下跑个不停了,大家在网上就能提前咨询、自助办理,大大方便了群众,现在大厅也不像以前那样拥挤了,因为好多业务都能在网上办理。”
税企协同不仅提升了办税效率,更为构建法治公平、互信共治的税收营商环境注入持续动能。
红色税史照亮新时代征程
在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旧址,采访团聆听了红色税收故事,感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初心。
始建于1941年的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旧址不仅是红色税收的发源地,更是中国共产党税收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在讲解员生动地讲述下,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个个复原场景,无声地诉说着边区税务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建立民主税制、保障革命供给的奋斗历程。
陕西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税务部门联合七省九市共同开展陕甘宁边区税收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红色税收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今年3月,多地税务部门还共同签订了《陕甘宁边区税收历史文化研究合作框架协议》,为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边区税票到电子税务局,从“舍身护税”的精神到“智慧税务”的实践……红色基因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合规经营”已从外在要求内化为企业发展的自觉行动,“诚信纳税”也从道德倡导转化为市场竞争的无形资产。在陕西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税企同心、征纳互信,正共同书写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税收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