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康9月25日消息(记者陈锵 实习记者张栋景)秦巴叠翠,汉水欢歌,“智圣故里”再落子;古韵悠扬,山水如画,“景赛合一”谱新篇。在孕育了承载丝路记忆的“鎏金铜蚕”、被誉为“鬼谷故里·智慧之乡”的陕西石泉,一场热烈的体育嘉年华再次点燃这座千年山城的澎湃活力。

9月21日晚,以“全民健身 智圣石泉”为主题的2025年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在石泉县秦巴风情园启幕。继陕西省首届智力运动会深度促进体旅融合后,石泉再担重任,将综合性体育盛会的激情与梦想深度融入其秀美的山水画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促进文体旅农商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9月21日晚,以“全民健身 智圣石泉”为主题的2025年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在石泉县秦巴风情园启幕(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将赛场搬进A级旅游景区,勾勒出一幅山水交融、赛景合一的美好画卷。赛场内,选手不仅尽享智力运动的“头脑风暴”,还能遍览山水人文的独特风情;在赛场外,“全民健身 智圣石泉”主题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特色推介展销让地道美食、农特产品成为“焦点”,吸引游客品尝石锅鱼、庖汤宴、鼓气馍等美味;“县令巡游”“民乐演绎”“篝火迎新”等非遗展演让选手及游客沉浸式体验……这不仅仅是一场智慧的较量与全民健身的盛会,更是石泉县以赛为媒,持续深挖“智圣”文化基因,奋力打造“体育+旅游”赛事经济样板,助推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

赛事入画 山水舞台展竞技魅力

从云雾缭绕的鬼谷岭,到碧波荡漾的后柳水乡;从古色古香的秦巴风情园,到充满田园气息的中坝作坊小镇……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的比赛场地不再局限于传统体育馆,而是有机嵌入A级景区,让运动员在紧张角逐的同时,沉浸式感受“秦巴山水·石泉十美”的生态禀赋,打造了“人在景中赛,景因赛更活”的独特风景线。

2025年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围棋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 张栋景 摄)

“本次比赛场地设置在禹王宫,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栩栩如生的壁画,浮雕传递出浓郁古韵,能让我体验到古城的独特魅力。”在禹王宫举行的围棋比赛中,来自宝鸡市代表队的参赛选手强文君说。

“把象棋比赛放在后柳古镇的江边亭子里,一边对弈一边看汉江风光,这种体验太特别了!”参赛选手王建军说,赛事组委会还为选手及家属提供景区门票减免、酒店住宿优惠等福利,“我打算带家人逛逛中坝作坊小镇,感受石泉的民俗文化。”

此次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赛事规模与参与度较首届显著提升,不仅保留了围棋、象棋等智力项目,更增设了魔方、七子棋两个项目,吸引了1400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群众代表等参与。

据了解,本届智力运动会设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围棋、五子棋、桥牌、魔方、七子棋8个项目,比赛分为公开组(个人赛)和地市组(团体赛),比赛场地分布于秦巴风情园筒楼、后柳水乡、中坝作坊小镇、石泉老街禹王宫等地,选手们在紧张的比赛之余,欣赏到了汉江的生态秀美与人文风情。

将赛事搬进景区,成为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通过4天的比赛,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各年龄层的选手在智力角逐中切磋技艺、展示风采,对比赛的组织工作、活动安排及参赛过程等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陕西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智力运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省智运会在项目设置、办赛模式上均有创新,特别是将非遗项目纳入赛事,为传统文化传承与体育事业发展搭建了新桥梁。“希望通过本届赛事,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智力运动的热情,推动‘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体旅共融 赛事经济燃动山乡

赛场上龙争虎斗,赛场外同样精彩纷呈。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成为石泉展现魅力、拉动消费的“体育引擎”。

为借助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的“东风”全力宣传、推介好石泉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赛事期间,承办方石泉县还开展了系列文旅活动:在古城老街举办县令巡游、艺术快闪、民乐演绎;在后柳古镇开展渔歌晚唱(全民K歌)、篝火晚会;在春潮广场设置农特产品展销区,集中展示石泉魔芋、鬼谷子腊肉、鎏金铜蚕文创等特色产品。“我们希望以赛事为纽带,让‘赛事热’带动‘旅游潮’‘消费旺’。”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华介绍说。

“这次过来参赛,同时也是一次生态打卡之旅。美丽的云雾山鬼谷岭让我沉浸其中”“来到石泉,除了看山、看水,还有烤鱼的焦香、桑叶凉粉的清爽,感受到了浓浓的石泉文化魅力”“在围棋方面与强劲的对手智力交锋,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参赛选手的评价热情洋溢。

“一日比赛、多日驻留,一人参赛、全家旅行”的场景再次成为赛场外的常态。

近年来,石泉县围绕建设“中国汉江石泉旅游休闲度假区”目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人文,突出“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累计建成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石泉县精心打造文体旅融合业态和产品,常态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积极打造山地骑行、徒步旅行、户外露营、房车营地等体旅消费场景,吸引省内外游客看精品赛事、赏美景、品美食、购特产、住民宿,成效显著。

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石泉县累计接待游客481.78万人次,同比增长21.17%,游客总花费达23.8亿元。

“聚人气、促消费”的模式成效显著。赛事期间,众多选手及游客积极参与当地文旅活动,有效拉动了景区客流量。李华表示:“我们将坚持‘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以体促旅、体旅融合’的理念,充分利用石泉秦巴汉水生态旅游资源和特色优势,围绕山水户外运动、智力运动健身等项目,聚力打造独具石泉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努力将石泉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运动引领区、体旅融合示范区’,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补共赢。”

普惠于民 全面健身福祉泽润万家

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的意义远不止于赛场的胜负与经济的增益,其更深远的价值在于惠及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福祉。赛事筹备与举办过程,正是石泉县持续夯实“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建设成果的具体实践。

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全民健身展演,充分展现了石泉群众的健康风采。石泉县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颜鲁怀介绍:“石泉县牢固树立‘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办赛理念,紧盯全民健身经常化、特色化、大众化、生活化目标,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体性赛事活动,构建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推动体育赛事普惠共享。”

据介绍,石泉举全县之力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构建了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龙头、社区运动会为基础的群众赛事活动体系。近三年,全县累计开展县镇村三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28万人,展现了赛事活动的民间性、大众性、普惠性特征,有力带动了全民健身新热潮,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据统计,群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群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意度高达90%以上。

智力运动是体育与智慧、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形式。

近年来,石泉县牢牢把握赛事经济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驱动作用,始终坚持把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作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具体行动,先后出台《石泉县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石泉县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持续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石泉县成功举办陕西省首届智力运动会、汉江赛艇大师赛、山地户外自行车公开赛、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等赛事活动,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县等称号,掀起了全民健身新热潮。

“陕西省智力运动会连续两届在此举办,充分体现了陕西省对石泉的关心厚爱和信任支持,也是石泉智力运动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石泉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利表示,石泉县将进一步推动智力运动广泛普及,不断丰富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平台与载体,持续巩固提升全民健身工作成果。

从陕西省首届智力运动会的成功探索,到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的深化拓展,石泉借体育之力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在首届智运会成功经验带动下,石泉县持续优化“体育+”模式,推动文体旅农商等产业融合不断深化、质效显著提升。

如今,乘着陕西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的东风,石泉正在开启新的征程:一个以体育赛事为引擎,有机串联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富硒农业、特色商业等多业态繁荣共生的区域发展路径日益成熟。

激扬体育精神,赓续文化根脉,澎湃发展动能——这座秦巴山水间的千年古县,正以运动之名,书写着活力奔涌、产业兴旺、群众受益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侯凯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