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宝鸡9月8日消息(记者陈锵 侯凯奇)在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齐叶叶是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数载耕耘,她从对农活“一筹莫展”的大学生,成长蜕变为陈仓区实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不仅自己种着800多亩地,还托管服务周边3万亩农田,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带头人。
今年36岁的齐叶叶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物流专业,曾在沿海物流企业担任经理,2016年选择返乡务农。
然而,从都市回归黄土地,“起初真的很难。”齐叶叶坦言,“农活不会干,有力气也使不到点上。”不懂技术带来的挫折,以及村里人对“女娃吃不了苦”的议论,但倔强的她凭着一腔热血开始了对土地的初探。
挫败感很快袭来。一次,因误将除草剂当杀虫剂喷洒,给她带来几十万元的惨重损失。“刚开始种粮,小麦遇到风雨就大面积倒伏,心疼。”这些都曾让她“倍感压力”。
对家乡农业的热忱和年轻人特有的闯劲,最终点燃了她的激情。“就像突然间‘开窍’一样,有一天突然感觉到,不能只是跟在后面干,得发挥自己的优势。”齐叶叶回忆。她敏锐地意识到,不仅要种好地搞生产,还要善用新手段,搞宣传、做农业短视频。她将智能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短视频成了传播农业知识、破除传统技术壁垒的利器。
同时,齐叶叶积极寻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农科院等单位紧密合作,通过不断的田间“试验-失败-再试验”,引进试种“秦农168”“西农226”等高产、抗倒伏小麦良种,以及“陕禾”系列玉米品种。
齐叶叶操作农用无人机(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科技加持,改变了土地的样貌。曾经低产倒伏的地块,如今小麦亩产稳定在1200斤左右。合作社从创办时的3台农机,一路发展壮大到如今拥有自走式喷杆式喷雾机等75台(套)现代化机械,全面淘汰了小、旧型号播种方式,全程机械化成为日常耕作方式。
自己的地种好了,齐叶叶更想着带着乡亲们一起富。她将自己摸索出的实用技术,如测土测方肥等,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边农户。
通过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她将良种良法推广到更多农田,带动服务区域粮食亩均增产超百斤。托管土地面积从最初的几百亩扩展至3万亩。作为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讲师,她主讲的《小麦宽幅沟播技术要点》已培训学员2300多人次。
如今,90后“新农人”齐叶叶完成了从“种地小白”到陈仓种粮大户,再到带动乡亲共同发展的蝶变。从种地“外行”到种粮“好把式”,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她赢得“陈仓区十佳高素质农民”等荣誉。受她影响,弟弟齐昆大学毕业后也选择返乡,如今是合作社里出色的“无人机飞手”和认证的高级职业农民。
广袤农田是年轻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热土。“国家政策好,专注做精粮食产业,才能把饭碗端得更牢!”现在,齐叶叶对种粮事业信心更足。她和无数新农人一道,依靠科技智慧和科学知识逐梦乡村,成为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力量,正努力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