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7月5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苏睿楠)7月4日至5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主办的陕西省技术交易大会在西安市举办。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晓光,以及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沈黎萍,陕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贾晓刚出席并致辞。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主持开幕式。
大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晓光对大会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本次大会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新化工”为主题,搭建了集科技成果展示、供需精准对接、高效交易转化、应用场景拓展于一体的高水平平台,对促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创新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省工信厅、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协等部门要聚焦技术交易全链条的堵点痛点,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服务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他表示,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勇当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希望各方协同发力,共同推动现代化工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为陕西建设科技强省、打好“八场硬仗”注入新动能。
主旨报告会环节由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巩红主持。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刘勇作题为《新型高分子产品》的报告,分享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突破性进展,对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赋能现代化工产业变革做了技术预见。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作题为《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报告,解析现代化工产业如何通过政策赋能实现跃升,并从全局视角提出了产业升级路径。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窦文章作题为《科技创新技术代际演进与未来产业战略》的报告,通过对未来储能、能源、材料等前沿领域探索,揭示科技如何重塑产业生态。国家知识产权运营(陕西)先进技术转化平台业务总监余敏作题为《陕西省现代化工产业专利态势及分布》的报告,分析陕西省化工领域的知识产权特点和短板,以及面临的机遇,为企业技术布局指明方向。远诺技术转移中心创始人王海栋作题为《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陕西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从技术经理人这一不可或缺角色入手,分享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实践经验。
大会发布了《2025陕西省现代化工重大领域重大科技成果榜单》及《2025陕西省现代化工领域技术需求榜单》和陕西省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和省内4家技术转移机构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陕西榆能能化新材料有限公司、ETICINC.、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就环氧树脂一体化项目(一期)乙丙橡胶装置工艺包技术许可等重大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合同金额近1.1亿元。
本次大会突出实效导向,创新设立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板块,通过“调研-路演-对接-交流”全链条服务模式,切实推动技术交易落地。会前深入企业调研,精准梳理技术需求,最终遴选出能源化工、材料化工、环境化工、生命科学化工等领域的18个优质项目进行专项路演。在深度对接环节,采用“一对一”精准匹配模式,组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切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期举办的三场专题技术交流会,汇聚西北大学、能源陕西实验室、陕西省化工学会等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围绕能源化工前沿技术、产业趋势等展开深入研讨,为技术交流、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大会特设现代化工创新成果展区。陕西师范大学新概念传感器与分子材料研究院、西安玛珂特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省内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了近100项创新成果和产品,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等多个领域。这些展品不仅展现了陕西在现代化工领域的最新科研突破,更为技术供需双方搭建了直观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国家能源集团陕西公司、陕煤集团、陕西燃气集团等100多家企业,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苏陕东西部发展促进会、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陕西省企业科协联合会、陕西化工学会、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远诺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银行和平路支行、唐兴天下、金控资本等50余家机构,共220余人参加活动。

关注精彩内容